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OBE理念下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摘要:OBE理念由美国教育学者Spady在1981年率先提出,之后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根据OBE教育理念对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调整,采用课前预习、实验操作、课后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突出目标导向,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多元评价。对于提升物理实验课题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OBE;理念;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拓展到课前与课后,方便师生在课堂进行有效互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效果。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培养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课程。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实验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首先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片面注重考试成绩的高低;其次是实验课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参与感不强;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一、OBE理念下教学模式的思考(一)将OBE理念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寻找达到知行合一的手段和方法目标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OBE理念强调,学生在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楚所期待的学习内涵。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将目标聚焦在学生完成物理实验后能达到的最终成果。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完成物理实验,达到知行合一的统一。(二)启发学生探究实验过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物理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积极发挥作用,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实验规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可以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以问题为导向,找寻实验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其次,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逐渐形成关于实验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后,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实验的讲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四)教师做好归纳总结与点评在课堂的尾声,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与点评,进行实验结论的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同时,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点评。(五)课后教师和学生反思目标是否实现课后,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及时改正。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二、OBE理念下“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明确学习目标OBE理念强调产出,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因此,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列表法、图像法、函数法等方式整理实验的数据,能够根据F、x与F、l的关系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从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二)在实验操作中完成学习目标实验操作是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探索过程,也是促进自己知情意行合一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课前预习、实验操作、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1、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环节,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要积极开展自学,借助网络课堂等形式,查找影响“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因素,对学习目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实验操作。OBE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实验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主动性。根据OBE理念,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分为:提问、实验、讨论、总结、点评5个环节。提问环节。在开展实验之前,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提出问题“弹簧弹力是否与形变量呈正相关?”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悬挂过重的砝码,避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出其限度。实验探究环节。首先,安装实验装置,用刻度尺测量弹簧在竖直状态下的尺寸,记下刻度值;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砝码,等到静止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和钩码的重力;最后,增加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组内成员要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形成F、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小组讨论环节,在完成实验探究后,每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形成关于“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基本结论。在小组交流中,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在交流中,要敢于质疑,提出关于问题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