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蹲踞式跳远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蹲踞式跳远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蹲踞式跳远说课稿1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差异,区别对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对象:水平二(三年级)三、教学主题: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第一课时)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生练习跳远采用的主要方法。简单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的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五、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容易兴奋,喜欢挑战,在学习中乐于展示自我。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六、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和踏跳的结合技术的动作与方法,做到动作规范、准确、优美。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弹跳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自信、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七、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教学难点:助跑和踏跳相结合八、教学器材:篮球场地一块大垫子踏跳板接力棒录音机九、教学过程:1、上课开始,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体育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的动作,提出问题,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学生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反口令练习,学生随教师口令进行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练习,调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2、组织学生一路纵队在体委的带领下围田径场慢跑400米我在队伍的中间控制学生跑步的节奏,放松走200米带入操场成体操队形随兔子舞的音乐做韵律操,(10分钟)3、教师组织学生结成四组每组一个小栏架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教师提示学生要缓冲落地,并强调安全教育。在练习中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尝试不同放置方法练习,在练习中减少学生对栏架的恐惧心理(10分钟)4、示范助跑起跳的动作,学生随教师集体练习上一步起跳,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分散练习两人一组进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同学之间相互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请优秀的学生展示,给与表扬。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四步助跑触摸高架上高悬球练习。根据学生身高的差别,分成高低各一组其余同学分为相同高度的两组。又根据学生跳跃能力的不同每组悬挂三个不同高度的气球,课前用红色的圆点在垫子的前面贴出了四步助跑的距离。学生分组尝试练习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更好地摸到气球?教师对跳跃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给与指导和调配。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学生经过了前面的练习对自己的跳跃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在四块垫子前各放一个栏架用皮筋分别设置30,50,和两个40厘米的高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助跑距离(4-6步)和皮筋的高度进行助跑起跳过皮筋的练习。教师强调安全教育,巡视对差生给与指导和鼓励,对跳跃能力比较强的组适当提升皮筋的高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跳跃能力。(10分钟)5、教师讲解穿过封锁线的游戏方法和规则,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分成四组尝试练习。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分组进行跳跃陡坡(栏架)爬过封锁线(大垫子)的游戏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10分钟)十、安全措施: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杜绝安全隐患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出现十一、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运动负荷125次分钟蹲踞式跳远说课稿2一、本课教材:蹲踞式跳远(第三次课)——水平二二、指导思想:根据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本课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尝试、去体验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对中年级学生来讲,由于刚刚接触蹲踞式跳远,教师应该以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参与、探究、感悟,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动作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三、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男女生2、知识、技能基础: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二年级学习过屈腿跳高),但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方法、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多体验、多实践。3、心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