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寒假中,我仔细地的阅读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往往会手足无措。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巧。在今后处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无形的增加了许多自信。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给每个学生以人文关怀。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有利于教书,教学应该与育人有机地结合。教书育人既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也促进教师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语)第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第三,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还要是生活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找你,因为他们期盼从你这里找到答案。总之,学生的心灵这座“冰山”,用眼是看不到的,要用心看。有了心对心的观照,才能既看到“冰山一角”,又看到“冰山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