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变废为宝》教案(多篇)【寄语】《变废为宝》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变废为宝》教案篇一设计意图:此刻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明白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资料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潜力、组合创新潜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潜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取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2、锻炼幼儿的动手潜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活动准备: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2、讨论作品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做的?3、讲解制作方法(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4、幼儿操作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忙,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潜力较弱的幼儿,能够鼓励他们选取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5、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活动延伸: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精神,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废旧物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为一个勤学善思、心灵巧手的好孩子。《变废为宝》教学设计篇二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怎样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怎样变废为宝?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2、录象带。3、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4、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5、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四、活动过程:一、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1、出示题目: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珠海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1日180000千克180吨1月5400000千克5400吨1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怎样变废为宝?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二、观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