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doc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背景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于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就是通过对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在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合作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确定实施方案、创新课程评价。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值得深入研究。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理念思路与模式(一)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科学的过程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指导,它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课程企业需要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职业能力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直接面向职业开发课程,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职业和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两者是紧密相关的。课程必须与职业建立紧密的关系,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课程要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依此开发专业课程。2重注学生、企业、行业三个方面要求做好学生、企业和行业需求分析,是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变化,学生也要不断适应这种的情况,并会产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课程要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设置的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应用性;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了解企业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行业分析人手,把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加以选择提炼,由此确定课程和方案,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对该行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和职业资格框架,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3强调“服务”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方向校企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重视和企业的加人。首先让企业真正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学校可以快捷地为企业输送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认识到自身也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更要强调“服务”企业的课程开发方向。(二)课程开发的思路1进行岗位能力分析2以工作情境为依据构建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情境”,体现学以致用。课程的学习领域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为依据,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与可拓展性,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换成学习领域,确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3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社会相联系,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工作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4以基于工作和项目过程改革考核方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基于工作与项目过程,设立多维化的考核模式,注意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结果考核中,关注学生作品的整体质量,强调自主创业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考试过程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使每位学生在团队的环境下,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体验到技能应用的真实社会情况和应对心理。(三)课程开发的模式1课程结构任务化其一,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来自于工作任务的转换,从而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情境),这是“重构”意义上的任务化。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一个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素养等内容,并包括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这是“综合”意义上的任务化。其三,在设置课程内容“任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奠定基础。这即是“自主”意义上的任务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从而使课程载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任务,并且融理论、实践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