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doc

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书签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本文由卑良贡献跳至底部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上海海天考研:上海海天考研:www.shhaitian.cn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车辆工程专业简介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点建立于1992年,博士点建立于1999年,现有教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7名,皆为硕士生导师。本专业有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结构与安全性研究,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汽车市场营销,和机车车辆。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下,我专业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如汽车转鼓试验台、汽车废气排放分析仪、汽车道路模拟振动台,以及三坐标仪等,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规划和在建的还有汽车整车风洞实验室、汽车噪声实验室和汽车造型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不久将把我专业的科研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本专业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研究”在内的多项国家和市级重大研究课题,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专业每年的科研经费已超过3000万元,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汽车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介绍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1.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3.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4.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6.机车车辆7.汽车市场营销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1.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轨道车辆)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轨道车辆)3.车辆结构分析与安全性(汽车/轨道车辆)4.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5.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轨道车辆)6.汽车信息与市场分析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简介总体简介:“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是车辆工程(汽车工程)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最早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汽车性能实验测量分析、机械构件的实验模态测试、汽车部件结构强度及疲劳损伤理论及实验分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教学。该方向师资队伍强大、科研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已为我国汽车行业培养了大批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该方向不仅承接多项国家级(863)、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还与上海大众、通用、奇瑞、汇众及其它大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有广泛科研合作,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科研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λ特别在利用压电陶瓷材料主动控制汽车噪声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上海海天考研:上海海天考研:www.shhaitian.cn主要研究导师绍介:靳晓雄,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汽车学院副院长,1947年出生,工学硕士,工学博士,1985~1986期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南安普顿声振研究所(I.S.V.R)进修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理论与技术,著有《汽车振动分析》《汽车噪声预测与控制》《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等五部著作,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已培养毕业的博士8名,硕士近20名?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上海宝钢教学优秀奖一次以及同济大学教学优秀奖多次。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汽车学院副院长、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汽车噪声与振动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汽车教育基金会理事。曾获宝钢优秀教学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承担着包括863课题在内的六项研究项目,还兼任上海市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中心任副主任一职以及上汽总公司教育基金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内容包括汽车噪声与振动的预测与控制技术,汽车结构模态分析与模态试验技术,汽车零部件及结构疲劳寿命预估与试验技术,汽车线传控制技术以及气动汽车等。余卓平(YUZHUOPING)男,1960年01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程机械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不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大众汽车公司研发部、达姆斯达特大学汽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助教、讲师;同济大学汽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汽车系系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汽车工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和先进汽车技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