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羽沫****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选择题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分析题干,这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以慈悲为怀,二是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天性。ABC三项都体现了慈悲和善良,但孔子和墨子都没有强调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内心,只有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性本善,而D项陆九渊的“心学”主要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没有体现“性善”的特点,答案为B。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思想。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张社会的改造在于强化礼教和法制,即用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改造,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答案选B。3、《中国文化概论》中对某一学派特征的描述是:“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这一学派为统治者所重用是在:()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答案】D考点: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格的修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治国理念,并在汉武帝时期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接纳。故选D。4、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A、维护封建等级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答案】A考点: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新特征或创新之处,结合所学不难判断A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CD两项均是传统儒学的内容特征,三者均不符合题意要求,只有B项才是程朱理学的独特时代特征和新儒学内涵的真实体现,故答案选B。6、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答案】C考点:人文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解读材料,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古希腊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的精神,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古希腊的思想注重人文主义,即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因此,分析选项,得知,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7、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答案】D考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道”“过度”告诉我们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理论,与中国的孔子有相同之处。D项即是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故选D。A项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的重要性;B项为庄子的思想,体现的是辩证法;C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平等。8、柏拉图的《申辩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