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班第九周实践周红旗下讲话资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7(1)班第九周实践周红旗下讲话资料.doc

2007(1)班第九周实践周红旗下讲话资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地区日本侵略军的一个中队到卢沟桥中国守军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深夜,永定河西岸的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要求经卢沟桥进入位于桥东面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军部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明确答复:“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次日凌晨5时许,双方还在交涉中,日军已增调兵力,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第二十九军一一O旅奋起抵抗,表示“应与桥共存亡”,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该旅第二一九团官兵在团长吉星文指挥下,接连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又直扑附近的龙王庙和铁路桥,当时我方守桥只有两个排兵力,官兵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刀枪拼杀,消灭敌人百余人,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勇士壮烈牺牲。7月8日午夜,二一九团突击队员用绳梯爬出宛平县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的一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卢沟桥战斗持续到7月9日。此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1楼神笔马良(编号:HYPERLINK"http://www.youyi.org/ShowCustomerInfo.asp?key=10259"\t"_blank"10259)2007-7-712:50:56每当我想起和自己的姓一样的卢沟桥,心里就很难以平静;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卢沟桥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名扬海外。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10座桥墩建在9米多厚的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坚实无比。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每个尖端安装着一根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边长约26厘米,用以保护桥墩,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身的撞击,人们把三角铁柱称为“斩龙剑”。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这些建筑结构都是科学的杰出创造。桥身全部由白石建成,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历代雕刻的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难以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1984年,经文物工作者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桥的两端各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同桥浑然为一体,既壮观又优美。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抗战时期,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此地爆发.现在的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纪古桥陈列座闻名中外的古桥。馆”。1971年,北京市又兴建了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的“卢沟新桥”,以保护旧卢沟桥这HYPERLINK"http://www.youyi.org/ShowArticle.asp?key=1096"查看此话题内容帖子总数:6《卢沟桥事变》观后感HYPERLINK"http://home.sanwen8.cn"初中小学生作文网08月27日HYPERLINK"http://home.sanwen8.cn/41367/guanhougan-shibian"\l"comment#comment"发表评论今天中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卢沟桥事变》。这是一部关于抗日的影片,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忘记那昔日的国耻。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不禁燃起一股莫名的爱国情!这部影片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有两处地方我却一定要和大家谈一谈。这两处分别是“妙对怒斥日寇”和“古稀老太怒摔花瓶”。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日寇和我们中国士兵同坐一席时,一个日本人拿着一幅上联出场了,那上联便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这在座的人心里个个都明白:日本人这是在借中国的文化侮辱中国人!所有的日寇都大笑起来,为他鼓掌。而中国士兵则个个义愤填膺,却又无词答对。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了日寇身旁,那老人已是银丝满头、年逾古稀,但却精神矍铄,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他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一个大字:“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幅下联形象得把日寇比作无恶不作的“四小鬼”,真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