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板带支承辊的使用与管理.pdf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热轧板带支承辊的使用与管理.pdf

热轧板带支承辊的使用与管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重技术企业管理10.3969/j.issn.1673-3355.2010.06.018热轧板带支承辊的使用与管理张智勇1,秦旭2,宋榜君1摘要:对热轧板带产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对支承辊使用和管理要求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对支承辊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延长支承辊使用寿命,避免支承辊在机出现事故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轧辊;磨损;辊型;使用;管理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355(2010)06-0018-04ApplicationandManagementofBack-upRollofHotRolledFlatProductMillZhangZhiyong,QinXu,SongBangjunAbstract:Keepingpacewiththehigherrequirementonoutputandqualityofhotrolledflatproduct,therapidrenewedBURapplicationandmanagementsystemarerequired.ThepaperjustbaseduponthisprerequisitetoproceedwiththeresearchactivitiesonapplicationandmanagementofBURs.ItlooksveryimportanttoextendBUR'sservicelifeasfaraspossibleandpreventbadinfluenceuponproductionandproductqualityduetoBURon-linefailure.Keywords:miLLroll;wearandabrasion;roLLtype;application;management随着热轧板带的产量逐步提高,对支承辊的表1热带轧机支承辊材料的发展阶段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延长支承辊的使用寿发展阶段材料命已是各热轧板带厂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现通第一阶段整体铸钢过我厂对支承辊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与同仁共同分第二阶段锻造Cr2析,寻找轧辊的最大性价比。第三阶段锻造Cr3;复合铸造第四阶段锻造Cr4、5;复合铸造1热轧板带支承辊概述材质更能适应当今热轧板带生产厂需求。支承辊主要用于在生产轧制时为工作辊提供支撑,由于支承辊使用周期长,并长期承受交变2支承辊的使用情况弯曲应力作用,所以支撑辊必须具有良好的韧性板形是带钢的重要质量指标,轧辊磨损是影响和抗断裂性能。因此,高耐磨性和高抗剥落能力带钢最终板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轧辊磨损又包括与抗断裂性能的完美结合是支承辊必须具备的条件。支承辊磨损和工作辊磨损。由于支承辊的换辊周期总的来说,热带轧机支承辊的发展经历了4远远大于工作辊的换辊周期,它的严重磨损会影响个阶段(见表)1。工作辊的弯曲变形,从而也就会影响到带钢的板形从上表可以看出,支承辊材质中Cr元素含量质量。而轧辊磨损是当前生产中难以定量控制的因的增加对提高支承辊基体抗水腐蚀和耐磨性是有素之一。效的,根据试验和经验的总结,认为支承辊成份轧辊的磨损中Cr含量在5%应该是最佳的。因此现在多数热2.1轧带钢厂都已使用锻造Cr5的支承辊,实践证明该轧辊磨损与其它磨损在机理上是相同的,从摩1.鞍钢股份第三炼钢连轧厂工程师,辽宁鞍山1140212.鞍钢股份第三炼钢连轧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辽宁鞍山114021642010年第6期(总138期)CFHIyz.js@cfhi.com企业管理CFHITECHNOLOGY擦学角度分析,轧辊磨损可理解为宏观和微观尺寸的。的变化。一般讨论的轧辊磨损,同时包括宏观磨损(1)辊型设计和微观磨损,在客观上具体表现为轧辊直径的缩我厂根据支承辊磨前实际情况进行大量数据小。统计后发现采用平辊及正弦曲线辊型的支承辊下支承辊的磨损主要是由于与工作辊的相对滑动机后辊型曲线保持不好,经常在轧辊表面出现不和滚动摩擦造成的。工作辊表面和碳化物颗粒将支均匀磨损,且这一现象在下游机架显得尤为严重。承辊表面的金属微粒磨削下来,使支承辊产生磨该问题一直是造成轧钢板型控制难度增加的症结损。其磨损量的大小与轧辊的材质、表面硬度、粗所在,必须加以克服。通过试验和摸索,将支承糙度、辊间压力、相对滑动量和滚动距离等因素有辊辊型由原正弦曲线改变为“六次方”曲线,实关。验结果表明下机后的辊型与上机前预设辊型能够通过大量测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下支承辊的基本保持一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支承磨损量要大于上支承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辊磨损不均问题,使板型控制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