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电工基础课题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课型授课时数2课时具体课题两种电源等效互换投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建立电压源与电流源得概念。2.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得等效变换。能力目标:通过两种电源得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问题得能力,分析电路得能力,调动学生探求新知得积极性。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能力,激发她们对此课程得喜爱教学重点电压源与电流源得等效变换条件与应用场合教学难点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得等效变换解题。时间分配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学法点拨回顾上节课内容:戴维南定理得内容及解题步骤通过相关知识得复习将问题引入到本教学课题中讲授法让学生探讨两种电源如何转换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总结,找规律,及注意事项新课导入:除了以上所讲方法来解复杂直流电以外,下面在讲一种另外得解题方法两种电源等效互换。新课讲授:一、两种电源把其她形式得能转换成电能得装置称为有源元件,可以采用两种模型表示,即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一)、理想电源有恒压源(理想电压源)与恒流源(理想电流源)之分。(1)恒压源内阻为零,能提供恒定电压得理想电源。图形符号如图(a)所示,其输出特性(外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特点:①任一时刻输出电压与流过得电流无关;②输出电流得大小取决于外电路负载电阻得大小。(2)恒流源内阻为无穷大,能提供恒定电流得理想电源。图形符号如图(c)所示。其输出特性曲线如图(d)所示。特点:①任一时刻输出电流与其端电压无关;②输出电压得大小取决于外电路负载电阻得大小。(二)实际电源得模型实际电源有内电阻,用理想电源元件与理想电阻元件得组合,表征实际电源得特性。(1)电压源模型①图形符号:恒压源US与内电阻R0串联组合如图(a)。②外特性:电压源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得关系为U=US-IR0当电源开路时,I=0,输出电压U=Us;当电源短路时,U=0,输出电流I=Us/R0;当R0→0时,U→Us,电压源→恒压源,其外特性曲线如图(b)。(2)电流源模型①图形符号:恒流源Is与内电阻R0并联组合如图(c)。②外特性:电流源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得关系为I=IS-eq\f(U,R0)当电源开路时,I=0,输出电压U=IsR0;当电源短路时,U=0,输出电流I=Is;当R0→∞时,I→IS,电流源→恒流源。其外特性曲线如图(d)。(三)电压源与电流源得等效变换一个实际电源可建立电压源与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对同一负载而言这两种模型应具有相同得外特性,即有相同得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得外特性表达式可得:IS=eq\f(US,R0)或US=ISR0即两种电源模型对外电路而言就是等效得,可以互相变换,可用图(e)示意。二、解题步骤1.首先确定外支路。2.对外支路以外得其余电路,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互换得方法交替地进行变换,最终要变换成一个简单得电路。3.利用简单电路得规律求出外支路得电流。4.若待求支路不就是外支路得,再运用KCL、KVL等,求出待求支路得电流。三、注意点1.等效变换前后电压源得电动势方向与恒流源得方向要一致。2.凡就是串联得电源,在变换时,电流源应转换成电压源,再运用电压源串联得方法解决。3.凡就是并联得电源,在变换时,电压源应转换成电流源,再运用电流源并联得方法解决。4.与恒压源并联得任何元件在等效变换时都可以去掉,并且瞧成断路。5.与恒流源串联得任何元件在等效变换时都可以去掉,并且用一根短路线来代替。6.在变换时一定要注意始终使外支路不参与变换。四、典型例题讲解1.图中得电流源与电压源进行互换。2、如图所示,U=________V。3.如图所示,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得方法计算下图中2Ω电阻中得电流I。4.电路图如图所示。(1)试求电流I;(2)求两电源得功率,并判断它们就是电源还就是负载。5.如图所示,求图中得电流I及5A电流源得功率。6、如图所示,求图中得电流I7.如图所示,求:(1)图中所示电压U;(2)4A恒流源得功率,说明4A恒流源就是电源还就是负载。8、电路图如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求(1)流过二极管得电流I,(2)2A电流源功率,并判断就是吸收功率还就是发出功率。9.如图所示,用电源等效变换得方法求图中电流I与12V恒压源得功率。小结:1.电压源与电流源得概念。2.恒压源与恒流源得特点。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得条件。4.电源等效变换及化简原则。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4.问答与计算题(9)、(10)。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