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猫钓鱼小猫钓鱼(精选15篇)小猫钓鱼篇1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8-p9《小猫钓鱼》.2教材分析: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形象的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含义。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1-5各数,进一步感知“0”的含义和书写。4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5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6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7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8教学过程:1提取图中信息,获得感性认识。师:自从上次小猫钓到一条大鱼后,做事就更认真了,一天它又约了另外几个小伙伴一同到河边钓鱼去了。小朋友,想知道小猫这次钓到多少鱼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出示课本《小猫钓鱼》情境图。师: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生1:我看到图中有4只小猫排着队,还钓到一些鱼。教师在田字格板上从左数第四格板书:4。生2:我发现第一只小猫钓了3条鱼,第二只小猫钓了2条鱼,第三只小猫钓了1条鱼,最后一只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田字格板上从右到左依次板书:3、2、1。师:最后一只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们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生:用“0”来表示。3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a、老师做,学生说。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生:3支。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生:没有,用0表示。b、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c、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4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a、小组内讨论,交流。b、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2、认一认。a、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b、指导观察直尺。a、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b、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50的书写。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5、写一写。a、学生尝试写。b、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c、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上写0)6开放题。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7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小猫钓鱼篇2小猫钓鱼(连环画)执教:唐红娟目标:1.与同伴交流,共同讨论如何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3.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活动。准备:1.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2.幼儿有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3.《小猫钓鱼》故事磁带、录音机。4.白纸、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过程:一、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u教师:《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二、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绘画方法。u教师: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呢?每一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让别人分清它们?u教师:猫宝宝钓到大鱼前后的表情一样吗?你认为可以怎么画?故事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怎么来表现?u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有些什么?(封面、封底、页码)你想和谁一起制作连环画?三、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u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主要角色和情节。u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u教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合作的?四、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总结评价。教师:看一看、哪一组的连环画做的最漂亮,最能表现故事情节。小猫钓鱼篇3第一课时教学任务: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5.质疑。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2.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