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版政治学考标准解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doc
上传人:论文****酱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2016版政治学考标准解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doc

浙江省2016版政治学考标准解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按照《浙江省会考标准》考点排列顺序呈现要求:a-识记b-理解c-应用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从中抽象出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A.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②客观唯心主义:把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本质都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A.物质与运动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要求C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9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0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①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能动反映)。11物质决定意识b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C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A.必须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的实际出发;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C.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14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含义: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