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农村扶贫发展态势.docx
上传人:是你****枝呀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阶段农村扶贫发展态势.docx

新阶段农村扶贫发展态势.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秭归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扎实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农村贫困面貌大为改观,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但是,我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一、主要成效(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新建水池260口,水窖2200口,维修堰塘16口,新增蓄水量13.8万多方;新修维修水渠6条、3.85公里;整治河堤12处、5000米;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新修乡村公路42条、158公里,扩修维修乡村公路150公里;架设桥梁16座、386延米,建设当家田1.2亩,其中坡改梯6700亩。(四)实施环境改善工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县共搬迁1321户、4374人,涉及到8个乡(镇)的21个自然村、312户、1053人实现了整体搬迁;全县共改造茅草屋1554户、3837间;实施“五改三建”工程1709户。3、半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全县半山地带面积很大,缺乏支柱产业,但结构调整的空间仍然很大。同时还存在着农付产品加工业滞后于基地的发展,特别是在柑桔、蔬菜、畜牧、水产等产后加工增值和商品化处理上十分薄弱,以原始产品进入市场,竟争力很差,效益很低,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4、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全县大多数村级公路质量不高,与产业化发展极不适应;坡改梯和土地整治任务相当艰巨;水利配套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还不成规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民靠天吃饭、靠天增收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存在的问题1、扶贫资金到位滞后与扶贫项目实施矛盾大。一是导致建设速度慢,项目起点受限,质量受影响;二是待批项目周期长,项目易变化,不宜督办检查;三是集中扶持项目资金垫支过大,部分村拉钱负债打白条,难报账。2、集中扶持与面上发展的矛盾大。主要表现在重点村项目集中建设任务大,面上急需发展的村又不能扶持。且时间跨度较大,影响干部群众积极性。我县有60个重点村,按每年集中扶持10个村计算,扶持周期为6年,先扶和后扶差异性大。3、信贷扶贫资金计划落实到位矛盾大。一是农行审批权限收回到市级(三峡农行),县级农行只行使分理处的职能;二是农行由于机构改革,大部分乡镇再不设农行分理处,目前我县12个乡镇只有沿江5个乡镇有农行分理处,服务农户的网络受限;三是农行政策性资金商业化运作,资金投向为大中型企业、社会发展项目,再不是以农村、农业、农户为主要对象;四是部分村的贷款已逾期,无偿还能力,再加上到户项目过于分散,造成管理成本高,这也是农行不愿扶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思考建议1、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第一,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第二,锁定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乡镇和60个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第三,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规划是实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的重要依据,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不能随心所欲,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2、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县产业布局,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水产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外三元猪和优质杂交山羊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优质肉养、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三峡蓄水的大好机遇,大力开发水产养殖业。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户以支持,让大户帮助、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比较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如鱼腥草等),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今后五年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速度,尽快改变全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到2009年,使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等级达到重丘四级标准,70%的农户能通农用车;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大力推进搬迁扶贫。通过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切实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激发了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