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1个。2、能脱离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并背诵。3、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性格。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性格。课前准备:学生完成两个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和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时期,弱小的鲁国迎战强大的齐国。结果在鲁地长勺战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场战例的指挥者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二、朗读正音: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小信未孚4、夫战,勇气也5、望其旗靡三、梳理文章思路:请同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述课文内容。庄公迎战----备战----胜战----曹刿论战四、疏通文意,积累实词(采用质疑释疑的.方法,让学生先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其它同学回答,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中间适时穿插理解实词和翻译的方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结合词语的文言语境理解。2、借助平时文言实词的积累,进行推断。3、结合文言语法知识。4、参照字形来理解。翻译的原则。1、直译要准确2、句子要通顺。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文言知识点。(有意识地落实到数量上)重点实词(12个)间鄙遍加信孚福情忠鼓再靡古今异义词语(3个)牺牲狱可以通假字(1个)徧一词多义(5个)师故请间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而两狼之并躯如故。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既克,公问其故又何间焉?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课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还有很多,学生课下积累。)五、试背课文六、小试身手子鱼论战《左传》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1)楚人未既济。(2)公伤股,门官歼焉。(3)不禽二毛。(4)不鼓不成列。2、翻译下列句子。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3、若爱重伤,则如勿伤。七、齐背课文。八、作业试把本文和《子鱼论战》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曹刿论战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背景。二、初读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梳理字词读音。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3、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根据注解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要求: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或别人容易出错的字词梳理在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向同学或老师发问。伐()间()鄙()安()偏()专()加()信()孚()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