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个人修养礼仪关于个人修养礼仪一、“礼”字的含义(一)古代含义1.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2.“示”,《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天显现岀某种征象,预示岀吉凶,用来告示人们。)(“示”的上部象天,下面的“小”原是三垂,代表日月星。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3.“豊”,象形字,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4.《说文》是这样解释繁体“礼”字的:“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履行,用以事奉神灵获得福祉。)以礼祭拜神灵,必须恭恭敬敬,并有庄重的仪式。(二)现代含义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姓。二、中国的传统礼仪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一)古代政治礼仪1.祭天2.祭地3.宗庙之祭4.对先师先圣的祭祀5.相见礼6.军礼(二)古代生活礼仪1.诞生礼2.成年礼3.飨燕饮食礼仪4.宾礼5.五祀6.傩仪三、中国的现代礼仪(一)、商务礼仪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商务往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些商务往来中的礼仪知识。但是,商务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是非常多的,并且各个国家也还有各自的特殊礼仪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一讲到,这里只就一般性的、最常用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礼仪知识做些简要的介绍。1.在初次商务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商品买卖实质上是人们行为的交换,是当事人的行为交换,是劳动的交换,所以必须体现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来,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这本质上就是礼仪的要求。2.商务洽谈中,必须按章办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3.商务进行过程中,必须按约办事,信守承诺。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必须更改合约时,要事前与对方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最好要有书面材料或文字为据。信誉是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商务往来中礼仪修养的关键点。4.商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进行商务谈判时,按照事前约定的时间,必须准时到达洽谈地点。5.文明经商是商务活动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文明经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的内容很宽,这里主要指狭义而言,即举止文雅,行为文明,语言得体。(二)、社交礼仪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动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痒等等。2、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略严肃些,因为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3、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对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轻易开口,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随便与人攀谈也被视为有失体面。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5、守约遵时。与人约会不能有失约,不能超时。失约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失信或失约有损自己的人格,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修养礼仪素质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不要盲目承诺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不要轻易求人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