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史之乱的影响社会混乱,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藩镇割据,这些方镇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叛军将领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朝赏封赐姓“安“。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史思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史朝义:史思明长子。唐军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许远、张巡、颜杲卿、初一(15)班白桦安史之乱的背景藩镇崛起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在边境设十个军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他们不单管理军事,而且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外重内轻节度使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玄宗怠政开元之治晚期,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愈加腐败。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只知搜刮民财,以致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将相不和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大事记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十二月,安禄山陷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大燕皇帝六月,潼关失守,马嵬驿兵变、安禄山叛军入长安,七月,太子李亨到灵武称帝,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七月,唐与回纥联兵复长安。十月,唐军收复洛阳,安庆绪走保邺郡收集残兵。十二月,史思明伪降唐。758年四月,安庆绪攻河内、不胜而还。十月,郭子仪等克卫州,围安庆绪于邺郡。759年正月,史思明于魏州自称大圣燕王。三月,九节度使兵败相州,史思明杀安庆绪。四月,史思明于范阳称帝。761年三月,史朝义部将杀史思明。762年四月,玄宗、肃宗卒,太子李俶(李豫)即位。763年正月史朝义自缢死、传首京师,安史之乱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