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朋兴****en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精编.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3、师生共同释题。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绝:断绝。弦:琴弦。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三、读懂课文内容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a)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三、品读感悟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