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5-行书源流与赏析教学设计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学生朗读):1.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特点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三、自学指导投影出示自学自导及思考题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P19--2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出相关答案。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1.简述行书的含义与形成过程。2.从笔法、结字、章法上论述行书的特点。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为什么颜真卿的《祭侄稿》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5..苏轼《黄州寒食诗卷》的风格特点。(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6.清代的书法家何绍基、王铎的行书特点四、先学学生读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的点拨。五、后教学生回答思考题,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再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思考题1: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行书的含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形成过程:在楷书成为社会通行标准正体同时,人们在日常应用时对楷书的快速手写体便形成了行书。思考题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行书的特点:(1)行书在书写技法上比楷书稍显放纵随意,点画形态虽然接近楷书,但在书写时更强调运笔的流动和点画之间的连带,对于重复排列的点画往往合作或省略处理;(2)结字不像楷书那样均匀平正,正是根据每个字的笔画多少或结构形状,呈现出大小、长扁、聚散、正欹的姿态变化,尤其重视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和呼应;(3)章法则讲究行气的纵向连贯,具有轻重虚实和快慢节奏的变化,而整体上又要达到和谐统一效果。思考题3: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东晋永和九年(353)春天,与朋友共四十一人聚集在浙江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之余,王羲之乘兴撰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当时的草稿写的研美遒健,生动自然,堪称是心手双畅的绝妙之作,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思考题4:学生回答,老师归纳:《祭侄稿》是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殉国的侄子所写祭文的草稿。此帖点画沉实,在快速随意的书写中仍保持着颜体楷书的技巧特征,同时在点画之间、字形之间的连带呼应上又放纵背驰,不守法度约束,整体上又气势统一、姿态横生,被认为是书法史上技巧娴熟,情绪表达真切的杰作之一。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思考题5: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黄州寒食试卷》的风格特点:开头几行从容稳健,越往后则越显奔放,不仅字形大小变化家居,笔势的顿按跳荡也逐渐显著,全篇一起呵成,节奏明快。在风格上追求天真烂漫、率意自然的境界。思考题6: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何绍基的行书特点:点画生涩老辣,结体聚散参差、章法浑然一体,同事充分利用长锋羊毫笔和生宣纸的特点,饱磨淋漓,干湿错落,如天花乱坠,飘舞缤纷,为行书创作开辟了一种新奇的艺术境界。王铎的行书特点:王铎的行、草书在取法"二王"和米芾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挥和宣泄,将晋唐书法卷册之间的字形章法扩展到巨幅长轴之中。营造出一种飞腾跳荡,骇世精俗的新奇效果。风格特点是字形姿态左右摆动气势连绵不断断。小结:师:思考题1、2主要回答了教学目标的哪个问题?生:1.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特点。师:思考题3—6呢?生: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总结:从内容说主要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的。具体讲:魏晋时期行书在魏晋时期成熟并以“二王”为代表达到高峰。唐宋时期行书创作呈现风格多样的局面但宋代以后出现了技巧程式化和风格化单调的弊病。元明清时期元明两代都以模仿为主直到清代“碑学”运动兴起才获得新的拓展和改变。六、当堂训练1.背诵思考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在音乐声中赏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结合图版与老师临的《兰亭集序》进行赏读)附:《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