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州古典园林赏析.doc

苏州古典园林赏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古典园林赏析——建筑与规划名作赏析08资环黄幼芬苏州园林赏析?苏州古典园林(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简介:?苏州园林是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造园手法(独特)?苏州园林的造林手法是我国传统的而在同时代的国外又几乎找不到的绝无仅有的创造手法。?1、花窗借景:利用花窗的洞口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内部来,形成层次感,同时也拓宽了局部的空间?2、“写意”手法:借用周围的山景、水景、树景描摹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3、隔景:采用了围栏、回廊、围墙将外面的景致与内部的景致隔断,但又透过花窗隐隐显现,让人欲休还看,欲休还看!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写意手法?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将江南水乡的民居风貌与园林布局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又融入了文人墨客的笔迹以及国画的山水景色。这使得苏州园林远看如画,近看有山,走进如入仙境一般。不仅是一件建筑作品更是一件艺术作品,让人品之如饮甘露,清凉丝丝入骨。园林文化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狮子林狮子林?造园手法?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狮子林的建筑布局?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