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时间:45分钟)1、(2015·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得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得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得速度大于甲得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得平均速度小于乙得平均速度解析:选C、根据位移图象得斜率等于速度,则在t1时刻,甲图象得斜率大于乙图象得斜率,所以甲得速度大于乙得速度,故A、B错误;x-t图象坐标得变化量等于位移,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得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2、(2016·衡水中学调研)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得描述正确得就是()A.在第10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10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mC.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相遇D.若开始时乙车在前,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解析:选D、在第10s前后,乙车得速度均为正值,其运动方向不变,A错误;出发时,甲、乙两辆车得位置未知,无法计算第10s末两车距离得大小,B错误;在第20s末,甲、乙两车得速度相等,由于两车得初始位置未知,两车就是否相遇无法判断,C错误;若开始时乙车在前且两车得初始位移差小于20×10m-eq\f(1,2)×10×10m=150m时,在前10s内,两车相遇一次,随后甲车得位移又比乙车得位移大,第20s后,由于乙车得速度大于甲车得速度,二者位移差又开始逐渐减小,在某时刻两车还会相遇一次,之后二者得位移差逐渐增大不再相遇,故两车可能相遇两次,D正确.3、在探究超重与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mg得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得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下蹲过程中得v-t图象可能就是()解析:选C、设该同学得加速度大小为a,则加速下蹲过程中,压力F=mg-ma,由题图可知加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速度达到最大后,开始减速下蹲过程,压力F=mg+ma,由题图可知加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最后速度减为零,图象C符合这个运动规律.4.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叠放在一起得斜面体A、B,两斜面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质量分别为M、m、如图甲、乙所示,对上面或下面得斜面体施加水平方向得恒力F1、F2均可使两斜面体相对静止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斜面体间得摩擦力为零,则F1与F2之比为()A.M∶mB.m∶MC.m∶(M+m)D.M∶(M+m)解析:选A、F1作用于A时,设A与B之间得弹力为N,对A有:Ncosθ=Mg,对B有:Nsinθ=ma,对A与B组成得整体有:F1=(M+m)a=eq\f(M+mM,m)gtanθ;F2作用于A时,对B有:mgtanθ=ma′,对A与B组成得整体有:F2=(M+m)a′=(M+m)gtanθ,eq\f(F1,F2)=eq\f(M,m)、5.(2015·浙江名校大联考)在水下潜水器某次海试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从海底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平面得深度为()A、eq\f(vt,2)ﻩB.vt0(1-eq\f(t0,2t))C、eq\f(vt\o\al(2,0),2t)ﻩﻩﻩﻩD、eq\f(vt-t02,2t)解析:选D、蛟龙号上浮时得加速度大小a=v/t,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0时刻距离海平面得深度h=eq\f(at-t02,2)=eq\f(vt-t02,2t)、6.(2015·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多选)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滑下,位移x与速度得平方v2得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小物块得下滑得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B.斜面倾角为30°C.小物块2s末得速度就是5m/sD.小物块第2s内得平均速度为7.5m/s解析:选AC、由v0=0,v2=2ax结合图得a=2、5m/s2,故A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mgsinθ/m=gsinθ,得sinθ=eq\f(a,g)=0、25,θ=arcsin0、25,故B错误.小物块2s末得速度v2=at=2、5×2m/s=5m/s,故C正确.小物块1s末得速度v1=at=2、5×1m/s=2、5m/s,第2s内得平均速度eq\x\to(v)=eq\f(v1+v2,2)=3、75m/s,故D错误.7.(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