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山不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青山不老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学重点】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二、介绍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五、品读释疑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过渡: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2)反馈,共同评议。(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3)大环境——险恶出示句子: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4.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1)学生交流,师归纳:“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1)小组讨论交流:(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六、总结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