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死之悼亡生之追问——李贺《苏小小墓》赏析“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一中唐诗人李贺英年早逝一生中留下了二百四十多篇遗世之作。诗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异于他人的风格在中唐的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冠以“诗鬼”之誉他的诗亦被称为“长吉体”。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思乡、客旅、怀古、抒怀等现实题材也有大量描写神仙鬼魅世界的作品而后者更是李贺“鬼才”创作精华之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泪香兰笑”《李凭箜篌引》到“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到“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选一他以笔墨点化腐朽之物展现世人面前的是怎样一个魑魅魍魉中充满张力和震撼之感的鬼怪世界。而“鬼”诗并非无情之作李贺通过这些“死去”的诗独辟蹊径地传达着鲜活的感情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传世的大量“鬼诗”之中《苏小小墓》无疑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首。钱塘苏小小是南北朝时期江南著名的歌姬。她有才华重真情为自己所爱的书生出资供他上京应考痴情地等待书生功成名就回来迎娶。然而书生一去杳无音信她只得在漫长的等待中渡过余生仅活了十九年之长。她的悲剧故事打动了无数后人的恻隐之心在她死后下葬的西冷桥畔文人墨客相继题诗十二句。有“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等以诗为悼为她的亡灵献上一座座花圈。同为悼亡词句《苏小小墓》无疑是其中最为独特也是最为出色的一首。相隔千年之后我们仿佛仍可以看见李贺忧郁的身影在苏小小墓前徘徊长久凝视以至潸然泪下。与此同时这首绝好的诗作已在诗人心中颇具雏形。早在南朝已有乐府诗《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不难看出这首乐府诗歌是李贺的创作原型李贺攫取了原乐府诗中的故事、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挥笔而就《苏小小墓》。若说《苏小小歌》是以苏小小作为主体的吟唱之作那么在《苏小小墓》中李贺则变换了抒情主体把苏小小的主体剥离而是作为旁观者的身份描写了一个女性或是女鬼的等待。但仍保留了“油壁车”、“西陵”等意象使得这首诗与南朝乐府诗有一脉相承之感。在情感方面《苏小小歌》所表达的是一种郎情妾意的幸福而在《苏小小墓》中前者歌颂的爱情却已腐化变质成为一曲有始无终的挽歌无望的等待贯穿生前死后成为一曲永恒的悲剧。二让我们从诗句着手赏读。《苏小小墓》起句即以景入“幽兰露如啼眼”短短六字以兰花这一描述性意象为特写把晶莹的露珠喻作苏小小泣泪的眼睛。这一冥灵之景本应使人毛骨悚然然而因为情生其中让人读来全然不觉恐怖而是充满了对苏小小幽怨等待的怜惜之情。李贺作诗喜好用“啼”、“泣”这类字眼还有如《李凭箜篌引》中的“芙蓉泣露香兰笑”、《昌谷诗》中的“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等皆以草木为载体承载诗人想要表述的苦痛之情。而小小的幽怨从何生起在第二句诗便给出了答案。“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无物”实为“无人”寥寥世界竟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她的内心充满了无能为力的凄凉之感爱情以及生命的线索都是无法被人所抓住的。而坟前开放的花朵美丽却极易枯萎无法剪下赠与相知之人。一个“剪”字道出了万事万物的脆弱本性。如曾益的解读“生时解结同心今无物可结矣非无物也总有烟花已自不堪剪也。”《诗解》生者的余情、亡者的无奈、后人的感怀融而为一让人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后四句写坟茔之景引入“草”、“松”、“风”、“水”四种描述性意象对应“茵”、“盖”、“裳”、“珮”四种比喻型意象对仗整饬。黑与绿两种极冷的色调相互映衬给人以阴森、凄清之感。苏小小的坟茔以青草做茵褥以松针做华盖以夜风为霓裳以水珠为环佩荒芜的坟墓之景在这巧妙的比喻下变得十分生动。看似状景实则也是写人。在对坟茔状摹的同时苏小小的样子也逐渐清晰浮现于读者眼前。读此如见裙踞风动如闻环佩叮当苏小小幽怨的形象若隐若现非仙即鬼。在李贺的诗中以坟墓为意象并非鲜见。除《苏小小墓》之外他的《感讽五首》其一“漆炬迎新人幽圹茔扰扰”、《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等诗句中皆有对坟墓的摹状。这独特一意象在其诗中出现频率之多在诗坛上实在是空前绝后。诗人消极之至的心境具化在这一意象之中尽其悲凉展现了笼罩在诗人心中的巨大阴影也是对诗人生命行将结束的一个暗示符号是他生与死的观念不可调和的产物透露出了李贺极其悲观的人生哲学。“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诗人抹去了乐府诗中的“青骢马”这一意象。昔日“青骢马”已销迹天涯只留下了苏小小夕暮时分守在“油壁车”旁独自等待的寂寞光景。冷冷的翠烛滴下如同泪般的蜡液兀自燃烧照亮的却只是无边无际的虚空。这两句诗采用了移情的手法将苏小小的情感转移到了“油壁车”和“冷翠烛”的外物之上在短短十二字之中却寄予了无限悲情。以物传情以景达意把苏小小怅惘空虚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