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GB023学时数:54编写执笔人:龙梅编写日期:2007年9月适用专业:语文教育学分数:3审定人:张筠一、课程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的性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为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语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教育理论学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与教学研究工作者。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善于总结语文教学规律并以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标,因此,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学、心理学、语用学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教学实际,深入理解、领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二、教学内容第一编语文课程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1、知识传递功能2、能力培养功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4、文化教育功能5、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功能6、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的功能7、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二)语文课程的地位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目标与理念1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目标(一)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1、目标的基础性2、目标的综合性3、目标的全面性4、目标的多元性5、目标的实践性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一)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第四章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测试(一)语文课程测试的性质与类型1、语文课程测试的性质2、语文课程测试的类型第二节语文课程的评价1、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2、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测试和评价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与把握。教学难点: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语文教材的价值和类型语文教材论语文教材总论2(一)语文教材的价值(二)语文教材的类型第二节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一)语文教材的编写(二)语文教材的使用第二章语文教材分论第一节现行语文教科书概观(一)编写思想(二)编写体例第二节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一)阅读内容结构(二)写作内容结构(三)口语交际内容结构(四)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五)名著导读(六)古典诗词诵读(七)专题(八)图像系统(九)附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及编写思想,特别是人教版的编写特色。教学难点:人教版、语文社版、江苏版中学语文教材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第三编语文教学论第一章第一章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第一节语文教学论(一)语文教学论的任务(二)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第二节语文学习论(一)语文学习的类型(二)语文学习的内容(三)语文学习的过程(四)语文学习的方式第二章识字写字教学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目标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一)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3(二)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策略(一)汉语拼音的教学1、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2、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3、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4、汉语拼音教材的特点5、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6、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二)识字写字的教学1、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2、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3、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1)字音的教学(2)字义的教学(3)字形的教学第三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一)阅读理念(二)阅读教学的理念第二节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一)体验与感悟的性质与意义(二)体验和感悟的目标(三)生成体验和感悟的方法(四)生成体验和感悟的原则第三节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一)问题意识的培养(二)阅读教学的层次(三)阅读教学的角度第四节阅读教学模式(一)我国的阅读教学的模式(二)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创新第五节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4(一)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二)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三)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第六节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一)语言层面的教学(二)文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