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百题精练(1)政治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年百题精练(1)政治试题.doc

2010年百题精练(1)政治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0届高考杨镇一中百日百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010年百题精练(1)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A.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平等、自主、独立,不刻意追求高学历、好职业,使美国人能较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听话、成绩好、多才艺,将来有出息、有份好工作,使教育子女成为许多中国父母的负担。从中美两国教育子女的差异中可以看出()A.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B.文化氛围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C.文化传承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和思考方式D.文化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但地球不会因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越演越烈4.2009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④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6.近十年来,尽管两岸关系艰难曲折,但面对天灾,两岸同胞总能共同面对。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2009年台湾南部特大洪灾,都将作为两岸携手共进的生动样本载入史册。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感情()①表明了传统文化是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②表明了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7.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中国古代文学灿烂成就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生动直观地体现了()A.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是凝固的艺术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文化传播的途径8.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2009年春晚“一炮打红”的小沈阳是沿着二人转的道路走上春晚舞台的,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的特征B.独特性的特点C.区域性的特点D.民族性的特点10.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及世界其他国家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文化“大观园”。这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11.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位卑未敢忘忧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丹成功地把《论语》以通俗的形式翻译给公众而走红。回答12—13题。1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解读《论语》。对于丹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把庙堂之中晦涩难懂的东西通俗化以示大众,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简单化,将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