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推荐)用户通用版.docx
上传人:是笛****加盟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设计方案(推荐)用户通用版.docx

设计方案_229.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一定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重点: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准备:一人一张光盘,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动物品(2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2张识字卡片,一块磁铁,一颗象棋子),一张记录表。教学预设:一、引入1、估计老师有多高?说说怎么想的?2、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我们在测量哪些物体的时候一般用厘米作单位?3、测量书本的宽度,是多少厘米?4、看来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要想比较准确地知道数学书的宽度,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齐读。)(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趣而自然。并通过孩子们自己测量发现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体验到需要一个比它更小的长度单位,由此明确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简单而深刻。)二、展开(一)认识毫米1、1毫米有多长呢?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长呢?2、电脑演示放大的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3、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呢?请大家拿起铅笔用笔尖点着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2厘米呢?5厘米呢?10厘米呢?4、画出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感受?不用尺子画1毫米,同桌检验,并马上修正。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让孩子们先尝试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厘米和毫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点一点,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一系列活动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二)感受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1、测量光盘的厚度,看看够不够1毫米?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光盘,慢慢地把光盘抽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的这条小缝的高度大约就是1毫米。看着这条小缝,看着这个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们通过光盘用手来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观而有效的。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1毫米的概念。)2、如果老师要大家比划出2毫米的厚度,你们打算怎么做?4毫米呢?(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把2张光盘叠加就是2毫米的结论,初步感受了单位累加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几毫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体验。)3、小小估测员:a、请大家估计一下,你们觉得那样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给予学生充分比较的材料,让他们从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光盘的厚度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到估计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估的标准,同时感受比较、用已知来探求未知的重要数学方法和思想。)b、借助光盘我们认为1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么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别是几毫米呢?你们也能估计一下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设计方案篇2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四篇唐代散文。二篇是初唐的作品,都是骈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勃的《滕王阁序》;一篇是中唐作品,属于古文,韩愈的《师说》;一篇是晚唐杜牧写的文赋《阿房宫赋》。四篇散文体现唐代散文创作的不同风貌。2.初唐骈文占文坛统治地位。骈文追求文辞华美,声律和谐,对偶工整,用典繁富,重形式而轻内容。本单元两篇骈文,既有前代骈文的优点,又摒弃其缺点。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谏太宗十思疏》是篇奏疏,语言生动,言辞恳切,并无典故堆砌之弊端,已初露由骈人散的倾向。《滕王阁序》虽属典型的骈文,但由于作者高超的技巧和独具的才情,使文章自然流畅,叙事清晰,摹写诗情画意,读来并无雕琢柔靡的印象。中唐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晚唐杜牧《阿房宫赋》,骈散结合,感情激越,想象丰富,感染力强。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实词、虚词。2.了解骈文和古文的特点,了解奏疏和文赋的文体特点。3.了解魏征、王勃、韩愈、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修身治国思想。5.认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太度。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师说》中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抓住对比手法分析课文,体会作者主张的时代意义。了解杜牧散文大量运用比喻、对偶的表现手法及文赋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特点,掌握每课书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作法,归纳多义词的义项。2.背诵四篇文章很难。四、单元教学设计1.用诵读法教学,即朗读背诵理解掌握2.比较四篇文章作者的不同情感,以情启文。《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