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推荐)通用版.docx
上传人:是你****平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设计方案(推荐)通用版.docx

设计方案_109.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活动准备: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活动流程: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活动反思: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设计方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材分析】课文真实的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深切的怀念之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本文的语言朴素,平凡中饱含深情,读起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我”与苏珊之间的真情【方法与过程】1、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重点、难点】1、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用心去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关心和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用心灵去倾听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轮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苏珊)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我和苏珊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二、研读感悟(一)、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课文当中是怎样描述的: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老师很好奇苏珊到底为我做了些什么事让我把从未谋面的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请再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1、砸伤手,向苏珊寻求帮助。2、和苏珊聊天。3、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