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探析论文摘要:近年来,部分职业院校由于其招生门槛低,招生范围广等特点而十分火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问题暴露和亟待解决的现状。笔者即将从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出发,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提供解决思路。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分析;解决思路多年以来,德育教育一直为教学之本。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社会,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如何宽容,如何笑看失败,一直以来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也在职业院校成为了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由于其重要性和不可避免性,难点则在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由于其社会性大,受教育程度低,招生来源复杂且广泛等等,使职业院校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重灾区。在职业院校中,由于德育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巨大不稳定因素也一直存在。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1.行为日常的松散对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来说,行为日常的松散已成为常态。他们往往在小学初中或高中时期便已经习惯教师失望的目光,家长不管不顾的放任,在他们眼中,抽烟,酗酒,进歌舞厅等等,已然成为他们消遣生活的重要方式,不顾他人目光的生活,是他们在过去成长经历中所学会的麻木和不屑。在别人眼中他们的乖张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最安全的保护色。2.人际交往的不足职业院校中学生来源广泛,有因中高考失利而到来者,也有不慕学习,不喜上进者,同样存在性格缺失,爱好孤僻者,各种各样的人类相互碰撞交流,则越发显出更多的矛盾。德育教育不到位,学生处于青春期,社会学校家长的放任不管等等,都让这些学生的精神处于长期的不稳定状态,人际交流也不够顺畅,往往表现出易怒,急躁,孤僻等等一系列反应。3.信誉信心的低下学生的信誉来源于平时的表现,信心来源于他人的信任和反应。然而,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不乏放弃自己的举动,这使他们信誉低下,当学生表现出自暴自弃,外在对他们的反应也会进行相应的改变,当外在反映进行刺激,学生的信心也会愈加的低,这又会直接导致由于工作难以开展。这是一个非良性循环,改变的根本因素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改良。4.未来目标的抽象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自知能力,在人们的一向观念中,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仿佛是十分丢脸而无能的事情,学生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便顺从大众的想法,从心理上排斥自己进入职业院校接受教育这一件事,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对抗性的姿态,以避免使自己成为异类。二、职业院校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原因1.大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对大环境因素的分析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大环境指的是社会的环境。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德育教育既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又要迎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心理状况,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是比较难的。与此同时,社会的复杂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德育教育而言,需要一个相对单纯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应当是真诚的,可靠的,而不是而尔虞我诈,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却远不止如此,道德的缺失,良好社会风气的沦丧,使整个社会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失去认识。2.教学因素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德育教育的输出者是学校和教师,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学校和教师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和对学生行为的放任自流是最重要的因素。职业院校的学生固然不好管,但学校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放任自流,不予管教。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也许不够主动,也许放纵自己,也许对未来了无期待,也许对学校和家长的麻木充满鄙夷,可他们是新生的一代,是应当接受教育的一代。学校应当抱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将每一位学生纳入自己的管辖,不抛弃,不放弃。而对于教师来说,管理方法与沟通方法则是他们应当所注意的。教师的管理对于学生是最直接的刺激,除家长外,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因此教师的为人处事,遇事的处理能力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3.家庭因素与此同时,家庭因素也占有了十分大的比重。随着思想观念越来越解放,从前被包办制婚姻的家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厚,离异,单亲等等家庭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培养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或者是家庭的`不幸,家庭关系的不和睦等等,都可能使学生从中受到不好的影响。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缺失,家长关爱孩子的方式不当等等,也都可能成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原因。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1.第一,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教师的自发行为,学校方面也应该努力组织开展,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可以通过德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三个方面共同构建组织机构,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由心理辅导教师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