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明朝宰相名录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为中枢机构,设左丞相、右丞相为宰相,以平章政事为次相。洪武十三年(公元1370年),为防止权臣争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职,从此这一官称绝迹。朱元璋改设内阁,置学士协助他处理六部事务。这时的内阁大学士公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地位不高。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侍讲、侍读、编修、检讨等参预机务,形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开始公开参预机要事务,协理朝政。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内阁大学士多由尚书、侍郎等高官担任,地位明显提高。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大小朝政都有由大学士杨士奇等人参议,大学士有权批答各处上奏的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然后皇帝裁决。大学士从此掌握大权,地位尊荣,内阁也成为要害部门。明世宗朱厚骢(嘉靖)以后,内阁成为独立的、凌架于六部之上的中枢机构,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由于明朝的内阁类似唐代的政事堂,唐代政事堂的官员都互称“阁老”,所以,明朝大学士称阁老,或阁臣、宰辅。宰辅少时为一人,多时八、九人,为首的称首辅或元辅,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大学士都有以殿名、阁名入衔,明朝设有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谨身殿。《明史》自成祖朝起,以侍读以上官称为宰辅。为了保持持其系统性,明朝的宰辅,追溯至惠帝(建文帝)朝的侍读。明太祖朱元璋朝(公元1368~1398年)洪武徐达李善长常遇春赵庸汪广洋廖永忠胡惟庸明惠帝朱允文朝(公元1398~1402年)建文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明成祖朱棣朝(公元1402~1424年)永乐黄淮胡广解缙金幼孜胡俨杨荣杨士奇明仁宗朱高炽朝(公元1424~1425年)洪熙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明宣宗朱瞻基朝(公元1425~1435年)宣德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杨溥陈山张瑛权谨明英宗朱祁镇朝(公元1435~1449年)正统杨士奇杨荣杨溥马愉曹鼐陈循苗衷高谷张益明代宗朱祁钰朝(公元1149~1457年)景泰于谦石亨陈循高谷王文江渊王一宁萧殂商辂苗衷彭时俞纲明英宗朱祁镇朝(公元1457~1464年)天顺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吕原岳正彭时陈文明宪宗朱见深朝(公元1464~1487年)成化李贤陈文彭时吕原商辂刘定之万安刘羽刘吉彭华尹直明孝宗朱祐樘朝(公元1487~1505年)弘治刘吉徐溥刘健丘浚李东阳谢迁明武宗朱厚照朝(公元1505~1521年)正德刘健谢迁李东阳焦芳王鏊杨廷和刘宇曹元梁储刘忠费宏杨一清靳贵蒋冕毛纪明世宗朱厚熜朝(公元1521~1566年)嘉靖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贾咏杨一清谢迁翟銮方献夫夏言顾鼎臣严嵩许赞张治李本徐阶袁炜明穆宗朱载后朝(公元1567~1572年)隆庆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赵贞吉殷士儋高仪吕调阳明神宗朱翊钧朝(公元1572~1620年)万历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潘晟余有丁许国王锡爵王家屏赵志皋张位陈于陛沈一贯沈鲤朱赓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吴道南明光宗朱常洛朝(公元1620年8~9月)泰昌方从哲叶向高刘一燝沈灌韩?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明熹宗朱同校朝(公元1620~1627年)天启叶向高刘一燝沈灌韩?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孙如游孙承宗顾秉谦朱国祯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明毅宗朱由检朝(公元1628~1644年)崇祯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钱龙锡李标刘鸿训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温体仁孙承宗文震孟吴宗达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何吾驺王应熊张至发黄士俊孔贞运林焊贺逢圣刘宇亮傅冠薛国观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姚明恭张四知魏照乘谢升陈演魏藻德黄景昉吴发李建泰方岳贡范景文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