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作文评卷对“套作”的四种处理——以2012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为例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钟峰华(310003)来源:三槐居高考作文,由于其分值大,因而对考生成绩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共同举措。①然而,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对于“套作”的识别与给分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套作还是非套作,需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评判标准,即便是有套作之嫌的文章,也有程度轻重之区别。如果评卷教师对“套作”识别与给分的标准把握不当,很可能导致漏过原本为纯粹套作的文章或者本不属于套作的文章误判为套作,程度轻的套作判重了,或者严重的套作轻判了。显然,其结果同样会有损于高考作文评分的公平公正。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经验,以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为例,谈谈高考作文评卷对“套作”的四种处理办法,以期细化高考作文评卷中对“套作”的评分细则,同时也希望能对广大中学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起到一些提醒作用。1.只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出现命题的关键词,其主体部分完全是抄袭拼凑的,或纯粹套题的,属于严重“套作”的文章,其给分上限为10分。比如在浙江省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中,阅卷组在给出的讨论样卷中,有一篇题为《三轮车的宽度》的文章,这篇文章先记叙了作者在一个冬夜对一位拉三轮车卖柚子的老人的复杂情感,文章在结尾时才出现命题关键词,写道:“‘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请换一种心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在平凡角落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因平凡而伟大。”在初评时,阅卷大组给了35分。后来,在小组讨论中,阅卷教师普遍反映这篇文章套作痕迹非常明显,给分过高。后来,阅卷大组在网上查出该文章除结尾外,纯属抄袭。最后改判为10分。此外,如果是自拟标题作文,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标题且文章内容偏离命题含义范围的文章。如《拒绝平庸》、《角色转换之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绿叶对根的情意》、《隐形的翅膀》、《感受乡村》等,基本上可以定性为这一类的套作。2.生搬硬套,掐头去尾,文章主体部分出现几个烂熟的文化名人生平事迹材料,只有材料没有观点的,最高不超过25分。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浙江大学研究生苏岳谈自己中学时的写作经历:“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苏岳说,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②现在,对于像苏岳这样的文章,高考给分上限是25分。尽管很多省份对于诸如此类的文章早已祭起“痛杀”的大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就我遇到的此类文章不下30篇,几乎占了阅卷总数的百分之一。比如一篇题为《真我》的文章,其主体部分写了四人——孔子、屈原、李白和苏轼的生平事迹,意在体现他们都是保持真我的人,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与命题本身缺乏关联度,最后给了20分。还有一篇题为《隐忍与担当》的文章。其开篇写道:“在我看来,在路边鼓掌的人就好像隐忍的人,虽有抱负却不立即实行,在路上跑的人就像敢于担当的人,就个人而言,我更欣赏担当的人。”文章从一开头就将命题替换为“隐忍”与“担当”,剑走偏锋。文章主体部分用了三个小标题“越王隐忍吞吴国”、“狼牙五虎震山河”、“詹皇霸气示归来”,尽管在标题的拟制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但材料用得牵强,“担当”这一主题偏离了题意,是浙江省作文阅卷组所认为的“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的“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此外,套用自己在考前写过,并且其文章内容基本与本次命题无关的文章。如讨论样卷中的《突破》一文,其主题是“人的一生,要学会突破自我,超越人生”。此文语言表达流畅,估计是自己在考前精心打磨的一篇文章,可惜的是其主题偏离了命题含义范围,阅卷组给了25分。3.牵强附会,与命题含义和范围基本沾边,但所列材料与观点不能扣住命题关键词的,给分在36以下。比如有一篇题为《在路上》的文章,其中心内容写“坚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路上的人”;《最美的人》写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运动员刘翔,尽管可以将这些“最美的人”理解为与题意相关的“道德领跑者”,但文章素材千人一面,纯粹在叙述故事,导致文章只能勉强体现“最美”,而不是“道德领跑”。在阅卷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作文中只列举或陈述材料而不加任何分析的文章为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