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决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素质教育下的重要地位。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民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语文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些什么呢?绝对不是肤浅地探讨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唐代诗人贾岛有诗云:“僧敲月下门。”众所周知,他是经过反复思索,搜取最贴切的词语,才将原句“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小学语文教学就同贾岛“推敲”一样,也需咬文嚼字。我们如果能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就能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总结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方法,和老师们共享。一、比中出新,较中出鲜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对比教学法,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所蕴含的道理或含义。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观潮》这一课对大潮的评价,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天下奇观”。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上课初始就采用对比教学法,问:将这一句改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一大景观’”,如何?学生甲回答:不可,将“天下奇观”改为“一大景观”使句子的意思改变了。学生乙补充:对!改变了句子原意。原意是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奇”,而改为“一大景观”则没有“奇”这个意思了。学生丙再补充:“奇”说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罕见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明白了,哦,钱塘江大潮是“奇”的,是世间罕见的景象,这就激起了学生继续读课文的兴趣。当阅读到“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说,同学们听:“那声音真是大极了,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话刚讲完,就有同学举手要发言了,他们能听出来这样修改之后的弊端。学生甲:这样一改意思也变了。“真是大极了”,究竟怎样大呢?语言意思模糊。学生乙:这样就不能突出课文开头所说的“奇”了。学生乙的发言击中了要点,我抓住他的话继续引导:“那么课文中的原句又是怎样突出这个‘奇’字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探讨起来。学生丙:我可以想象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时的壮观景象,尘土飞扬,那气势就像这大潮似的浪潮翻滚,轰轰隆隆的声音同时响起,比夏天打雷的声音响亮得多。学生丁:那响声像山崩地裂,山崩地裂是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想那声音一定能震破人的耳膜,如果潮来了,我们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能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必须要把耳朵捂上,不然耳朵会震坏的。……看,学生们的语言多么的丰富而又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啊!有了这样的学习经验,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课文的其他段落或语句时也采取对比学习法,从根本上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势汹汹的壮观气势,更加明白了“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在整篇课文中的分量。二、品词析句,重点体会所谓“品词析句,重点体会”就是指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脉络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段,通过细读、精思、勾画、议论等阅读操作过程,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意思。如教学《黄继光》这一课中黄继光顽强斗争,壮烈牺牲的经过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这句话导思、导议:(1)指导员望着他,指导员期望什么?(2)战友们望着他,战友们又期望什么?(3)祖国人民、朝鲜人民真的望到他了吗?这些问题引导着学生去联想当时战场上的危急场面,引导着学生仔细咀嚼,深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其表达的作用,使学生明白黄继光那种“一心想着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最后,再借助课件(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观察图,边配乐朗读文中描写黄继光冲向敌人枪口的壮烈场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进一步体会到了黄继光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英烈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至此,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三、多法释疑,其义自现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往往需要首先对词语加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句的理解。我认为理解重点词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模仿。即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教“伫立”这一词时,我问“伫立”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就是“站”的意思。我笑了,接着引导学生模仿“伫立”的动作(伫立窗前的动作),再问:“谁还有想说的?”学生这下明白了,说:时间长了点。我趁机告诉他们:“对,就是长时间的站着,并非只有‘站’的意思。”学生恍然大悟,纷纷说道:原来我没有理解“伫”,而只理解了“立”。可见,学生已掌握了“伫立”的意思。2、画图。即通过形象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一方法最适合低年级学生。如教《蜜蜂引路》这一课,学生就有疑问了,蜜蜂也会引路?课题中的“引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