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松打虎教案有关武松打虎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松打虎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能力目标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思品目标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教学难点: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阅读兴趣。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集体交流。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景阳冈读一声一双箸少刻读三声綽了哨棒将哨棒绾在肋下毡笠掀在脊梁上袒开踉踉跄跄光挞挞撺将下来一步步捱下冈子来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结果怎样呢?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_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在学生讲述时给提示大虫武松蹿、扑——只一闪用腰胯掀——只一闪用尾巴剪——又一闪哨棒断了又扑过来——只一跳前爪搭在——揪住顶花皮,摁、踢没了气力——用拳头打用棒撅打死了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三、再读课文,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四、推荐《水浒传》。武松打虎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点: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1。(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2、检查自学情况(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交流填空题1(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分小组讨论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提供一则新闻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提出讨论题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武松打虎教案篇3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趣闻佚事导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板书,作者生卒年:《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1)《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00)《西游记》吴承恩(1501——1582)《红楼梦》曹雪芹(1724——1764)师:从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