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竹竿舞教案精编.docx

竹竿舞教案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竹竿舞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竿舞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竹竿舞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跳竹竿舞基本步,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2、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竹竿舞的录像,感受竹竿舞的节奏。2、环境材料准备:竹竿若干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价值分析:让身体进入活动状态,为活动做准备。师幼一起做律动竹竿操。二、学习竹竿舞。价值分析:初步掌握跳竹竿舞基本步,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1、上次我们一起观看了黎族的特色竹竿舞,还记得黎族的朋友是怎么跳的吗?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指导幼儿几人一组合作先将两根竹竿平行排放,分配好角色尝试跳竹竿舞。3、引导幼儿按节奏在竹竿间练习跨跳,教师辅以口令。(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一二——分、三四——合;一二——跳进、三四——跳出。(2)幼儿分四排,分散练习,老师根据幼儿练习情况予以指导。(3)教师喊口令,幼儿跳竹竿舞,口令的'速度由慢及快。小结:在跳竹竿舞的时候我们要相互合作一起来喊口令,操竿小朋友按口令敲竹竿,竹竿的高度不要太高;跳的小朋友们按口令跨跳,动作必须协调一致。(4)播放音乐,师幼共同跳竹竿舞。三、放松运动价值分析:让紧张的身体慢慢放松。幼儿随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竹竿舞教案2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二、教材内容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2、现代舞:街舞三、教学对象:水平四(八年级)四、教材分析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六、学情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八、教学设想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动作,掌握技术,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些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又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渐进,整体、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与自评,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九、学法指导(一)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激励法、合作法、尝试法、体验法、讨论法和互评法。(二)学法设计: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2、加强对学生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十、教学流程本课采用“导入---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展示--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