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docx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探讨论文1德育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随着选修制的产生而发展建立起来,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978年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陆续尝试并推广,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1],创设了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管理模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即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引下,系统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包括教育及实践等),通过统一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日常行为及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的表现,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优及各类推荐等的依据,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系统性。系统性是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到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致性,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一致性及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整体建设工作,即课程体系建设、“校本化”德育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等,同时还要注重各项教育活动及工作之间的层次性及逻辑性,做到明确目标、整体设计、重在建设、有序推进,从而突出系统性的特点。其次,实践性。德育工作重在实践,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亲身体验,边体验边感悟,边行动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之相应,德育学分制是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及表现的一种全过程记录,不仅包括学生日常遵规守纪、言行举止的情况,还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体现出了德育工作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再次,开放性。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即“弹性、灵活、兼容”,具有开放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教育。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方式及评价方法上。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德育方式要多样,除课堂教学、讲座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社团、各类实践活动、见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感悟职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即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状态。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及实践项目。2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不足2.1德育理论课程的学分制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理论课程的学分制,即将有关德育各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德育学分制是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2.2德育行为表现的学分制行为表现的学分制是根据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按照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把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相应学分,以此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安全、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对考核结果进行阶段性(月度或学期)汇总,其实质是,将学分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约束学生的相应行为,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功能。2.3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德育实践活动的学分制是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结果作为主要依据,量化出学生的学分,借以推动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通过学分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德育活动的受众面,重在学校教育功2.4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对于综合活动的学分制是上述两种或3种学分制的部分综合,不仅体现学生理论课程修得的学分,还将学生参加各类德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个人行为表现量化为学分,形成一个综合的学分,兼顾学校教育及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类似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上不同模式的德育学分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各有不足之处。首先,覆盖面不广。除德育综合活动的学分制外,其余3种只是侧重了德育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渠道,即使是德育综合活动学分制,也只是综合了德育工作的某些方面,在德育工作的广度上均有所欠缺。其次,差异化不强。以上模式都以标准化的量化指标衡量学生的各种行为,强调的.是统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因素,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未来职业中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及职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