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持好奇心段新(duanxinxyz)丁肇中教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上中学时,他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几门课程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好奇心。牛顿定律F=ma的意义何在?质量、加速度和力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曾苦苦思索了好几个星期。1964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与康乃尔大学的权威专家,利用一个大型电子加速器做了测量电子大小的实验,获得了惊人的实验结果:电子有体积,半径为10-14厘米,证明近代电磁理论是个错误的理论,轰动了世界物理学界。正在科学家弹冠相庆时,丁肇中突然浇了一勺凉水。原来获得博士学位刚两年的他,并没有顺从与附和专家的结论。出于好奇心,他于1966年在德国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重做这个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电子的半径小于10-14厘米,证明近代电磁理论是正确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均由三种夸克组成。丁肇中当时感到怀疑,为什么只有三种夸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决心寻找新的夸克。经过几年努力,他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果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夸克,从而获得了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荣获科学巨奖的丁肇中,好奇心并未因此减弱,他仍在继续思考着:原子间作用力的传递者是光子,那么夸克间作用力的传递者又会是什么粒子呢?1979年,丁肇中率领研究组在德国汉堡进行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很凑巧,实验中偶然发现有三个粒子簇射的奇特现象。他灵机一动,十分果断地认准它正是自己踏破铁鞋千方百计要寻找的粒子,后来被称作胶子。1933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反物质理论假设。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人们知道所有的粒子均有其对应的反粒子,如电子与正电子,质子与反质子等。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宇宙生成的大爆炸理论假设。丁肇中非常好奇地关注这一问题,他认为宇宙大爆炸产生出对称的正物质和和反物质,应该有一个反物质的宇宙同时存在。为了寻找反物质的宇宙,丁肇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宇宙探测器AMS(01),于1998年6月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带人太空,进行了10天的太空飞行,采集了大量的数据。AMS(02)又于2003年送到国际空间站进行了5年的实验。这项耗费巨大、旷日持久的实验若能取得成功,宇宙大爆炸理论将最后被得到证实。丁肇中回忆自己参与的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研究活动,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他说:“要经常保持好奇心,对总结正在进行的工作感兴趣,并辛勤地工作,力求达到最终的目标。”给予我们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