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验篇上编撰写述职报告的要诀干部述职,已经成为各级对干部进行考核、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这项制度的普遍实行,对于强化干部的自我认识、自我培养,避免干部使用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是各级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述职报告的特点(一)个人性。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要从工作实践中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工作负有责任,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工作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炼主题,阐明旨意。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和结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经验和对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述职报告就不可能成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性很强,也就不需要很强的思辨性。不管怎样,述职报告是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职报告好坏的重要标志。撰写述职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总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所谓继承性,就是继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摒弃不好的方面,然后加以创新,这样工作才会有进步,完全脱离过去的工作创新是不可能的。(三)通俗性。面对会议听众,要尽可能让个性不同、情况各异的与会代表都能听懂,这就决定了讲话稿必须具有通俗性。对于与会者来说,内容应当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内容,也要尽可能明晰准确,以与会者理解为标准。内容应是通俗易懂的,结构是格式化的,语言则是口语化的。述职报告不同于学术论文,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显的一点是语言的口语化。一般的学术论文,要让读者理解,语言就要概括精炼,讲究专业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语言更加规范,有的格式用语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视的是准确、明晰、简练。相反,讲话稿的语言则由讲话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必须口语化。由于讲话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活动,需要更加适应人们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四)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其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这一“艺术生命体”的质量。因此,撰写述职报告必然要联系讲话活动的特点来进行。“述职报告”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述职”,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报告”,是呈现表象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撰写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通俗性和艺术性,一般表现在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上。写述职报告时要变文字为有声语言,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多用短句子,注意长短交叉运用,合理搭配。慎用文言(古语),只作点缀之用。少用单音词。避免使用同音不同义或易产生歧义的词语。不随便用简略语。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如“吧”、“吗”之类。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和”,破折号改为“是”,引号表示否定时加“所谓”,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二、述职报告的种类述职报告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因而存在着交叉现象。(一)从内容上划分综合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一个时期所做工作的全面、综合的反映。专题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的专题反映。单项工作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项具体工作的汇报。这往往是临时性的工作,又是专项性的工作。(二)从时间上划分任期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