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10 大小:1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pt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考试题型:《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二)教育的定义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5、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三、教育起源与发展2、生物起源论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4、劳动起源论评价: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生活需要起源说评价: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特征: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②教育没有阶级性。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①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②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③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④教育方法:体罚盛行⑤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利,具有很高权威(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双轨制: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结论: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去想、目标定位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含义: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五、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创立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