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周测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解析】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2【解析】选B。A.“从”通“纵”,“举”通“与”;C.“衡”通“横”;D.“有”通“又”。3【解析】选D。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4【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5【解析】选C。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6【解析】选D。“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7【解析】选B。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8【解析】选B。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9【解析】选A。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10【解析】A.⑩表工具,译为“乘船”。11【解析】选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项助词,相当于“的”;C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动词,到……去。12【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代词,代指秦孝公;C.助词,的;D.动词,到。13【解析】选A。B项连词表并列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14【解析】选C。①②⑤⑥为名词作状语,③④⑦为使动用法,⑧为名词作动词。15【解析】选D。使动用法,使……争斗。16【解析】选C,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例句也是此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A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B项使动用法,使……退却;D.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17【解析】选B。A判断句;C省略句,铸以(之)为金人十二;D.省略句,蹑足(于)行伍之间。18【解析】选D。省略的成分应为秦始皇。19【解析】选A。“履”在句中意思为“登上”。20【解析】选D。“瓮”“绳”都为名词作动词,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21【解析】选C。(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22【解析】选D。A项中“御宇内”理解为“驾驭整个天下”较贴切。B项中“敲”和“扑”不宜理解过实,应泛指各种严酷的刑罚。C项中的“兵”应指“兵器”。23.A解析:A项①为顺承关系,可以译为“于是,就”,②表示转折“却”;B项①②均为“的”;C项①②均为表目的连词“来”;D项①②均为介词“比”24.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BD两项为省略句,B项省略介词“于”,D项省略代词“之”25.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相当于“向”/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因果”。)26.D27.D28.C29.C(A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B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C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北京市东城区一模30.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B项,“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C项,“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最后的阶段。D项,“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31、B[解析]B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A项,“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不虞”重复。C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D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不合语境。32、B解析:A.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B.“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C.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D2.B(表被动。A且:暂且;况且。C而:就;却。D之:助词,无义;代词,它)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况且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随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坚守“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因此(发动战争)杀众多的人,3.B4.C5.C6、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我刚刚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