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投资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务管理(3)班孔敏敏20090101311摘要: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说明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度的投资规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阐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投资区域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高效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关键词: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率概况经济增长率(RGDP)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国1978年--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二、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投资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投资不仅对当前生产形成需求,而且又能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因此,经济增长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总量的大小以及投资规模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投资总量的大小受制于前期国民收入的多少和积累率的高低。所以说,投资总量水平是由经济增长水平及其发展速度所决定。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又是诱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不能忽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的依赖于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又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三、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一)我国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及其增长率。(二)我国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1.我国投资的主体结构与经济增长。投资的主体结构是指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各种经济形式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来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所占份额日趋下降,非国有经济投资渐进活跃。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8773.6亿元,其中国有经济投资总额为29666.9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总额为59106.7亿元(以上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由此可以看出,非国有经济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66.6%)明显高于国有经济投资所占的比重(33.4%)。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国有经济投资的比重将继续下降,非国有经济投资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一变动趋势是我国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结果,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与投资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和基本要求。2.我国投资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经济系统,按照配第一克拉克的产业结构分类法,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二、三产业。那么,投资的产业结构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其比例关系。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以下态势: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例一直很低,基本维持在2~4%之间;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高,具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总体看来,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结构已经变成“三、二、一”,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3.我国投资的区域结构与经济增长。投资的区域结构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地域上的分布与配置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二是不同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所呈现的分布状态和比例关系。按照传统的区域划分方法把我国按地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12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9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