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选择性必修第16单元第47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习指导)选择性必修第16单元第47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pdf

(学习指导)选择性必修第16单元第47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7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影响深远。(1)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哲学化改造;明清时期出现了儒学的自我批判。(2)地位:中华文化在吸纳外来文化中发展,并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先进制度文化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形成汉唐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等。2.近现代:西学东渐成潮流。在与西方先进文明的冲突与碰撞中,中华文化不断借鉴与反思,探求民族自强之路,中华文化的主流内涵也不断更新发展(科学和民主、马克思主义等)。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多元起源(1)文明摇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2)推动因素: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后世各种思想文化的渊源。(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古代发展历程时期背景表现地位或影响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战国时期成为后世思想文化春秋战国(奠基)社会出现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发展的源头的局面秦始皇推崇法家学从汉代起,儒家思秦朝建立起统一多秦汉时期(大一统)说;汉武帝尊崇儒想成为中华传统文民族的国家术化的主流佛教传入和道教兴促进了儒学的创新魏晋玄学盛行,唐魏晋隋唐时期(受起,中华传统文化与发展;隋唐时期,朝佛学繁荣,传统到挑战)呈现出儒、道、佛中华传统文化辉煌儒学受到挑战交汇融通的景象灿烂儒、佛、道学说相朱熹强调“存天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宋元时期(理学)互渗透,吸收佛、理,灭人欲”,提化的理论思维;封-2-道思想阐释儒学的倡“格物致知”;建礼教严重束缚了新学派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进步思想家批判理明清时期(“反并缓慢发展;市民对传统儒家文化进学,抨击封建专制,叛”)阶层队伍扩大;君行批判继承倡导经世致用主专制加强唐朝的“三教并行”政策(1)政策: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之基……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这就是唐文化的兼容并包。(2)实质:实际上是在以儒学为正统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对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及地位不断调整的过程,即“三教并行”。这一局面虽然对儒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中国“三教合归儒”的三个阶段阶段时间内容第一魏晋南北儒学、佛教和道教相互吸收和借鉴,共同获阶段朝魏武帝时期得发展第二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形唐宋时期阶段成理学明代时,佛儒道三教合一有质的飞跃,“三教第三阶段明清时期合归儒”概念真正提出3.近代新发展(1)背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表现①新文化运动,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②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3-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以人为本(人生观)(1)起源: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2)传承: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2.民本思想(政治观)(1)起源: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2)传承: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3)影响:民本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