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诗文****仙女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5月23日,以“融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本届“韩国周”聚焦建设国家汽车制造中心,通过举办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中韩汽车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中韩跨境电商合作论坛等活动,搭建中韩企业家的交流平台,扩大中韩企业的合作渠道。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力、市场、土地C.原料、能源、政策D.运输、水源、污染2.下列关于汽车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规律,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日本B.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韩国C.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D.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1.A2.D[第1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生产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第2题,汽车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由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输往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也向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转移。]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缓解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3.A4.C[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第4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上升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5~7题。5.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劳动力成本B.能源资源C.环境承载力D.市场需求6.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5.A6.B7.D[第5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选项正确。东部地区本来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选项错误;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选项错误。第6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②④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①③错误。第7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选项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选项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选项错误;因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选项正确。]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地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C.③地属资源型缺水D.④地工业用水量大9.解决①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人工降雨B.跨流域调水C.大力开采地下水D.修建梯田8.C9.B[第8题,③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严重,属水质型缺水。第9题,①地区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10~12题。10.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①减少耕地面积②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③推广抗旱农作物的种植④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