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是立****9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区域()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分布范围相当D.边界清晰明确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1.A2.D[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从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耕地尤其是灌溉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人均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面积大,地下水丰富4.下列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地区严重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相差很小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3.C4.B[第3题,东、中、西部人均灌溉耕地面积不同,主要是由人口分布不均造成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都最大,由此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地区严重,但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西部地区要好。虽然东、中、西部的成灾面积比重相差不大,但灌溉耕地面积东部与西部相差较大,故成灾面积相差很大。东部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土地已得到充分开发,故农业生产潜力不大。]下图为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①、②、③是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5~6题。5.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快速上升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长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6.下列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Ⅰ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B.从Ⅱ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C.从阶段Ⅰ至阶段Ⅱ,该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小D.在Ⅲ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5.C6.B[第5题,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降低,如图中③曲线所示;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先增后减,如图中②曲线所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持续上升,如图中①曲线所示。第6题,Ⅰ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从阶段Ⅰ至阶段Ⅱ,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大加强,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图中以Ⅱ为转折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由最大值开始递减,表明该地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成为落后产业的移出地,并且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比以前提高更快,但部分低素质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失业。]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7~9题。7.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8.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9.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7.B8.A9.C[第7题,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