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模具基础知识.ppt

模具基础知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具基础知识模具的用途模具种类模具种类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模具的设计原则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设计程序模具零部件设计原理/实例分析一、成型零部件设计二、浇注系统的设计三、脱模机构的设计四、导向部分零件设计五、抽芯机构的设计六、注塑模温调节系统七、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一、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一、成型零部件的设计——结构设计一、成型零部件的设计——结构设计二、浇注系统的设计确定浇注系统的原则1、普通浇注系统主流道:紧接注塑机喷咀到分流道为止的那一段流道。主要参数:d——注塑机喷咀孔子直径+0.5——1mm。a——2-4。(对流动性差的塑料情况也可取3-6。)。D≈分流道的宽度,mmH按具体情况选择,一般为3——8mm。R——注塑机喷咀球面半径R+0.5——1mm。h=2/3Dr——按具体情况选择,一般取:1——3mm。L——应尽量缩短(不妨碍修剪产品为宜),若L值过大,使塑料降温过多,损耗大的一般不超过60mm。a1可取2-3。,对大型塑件h值取小,a1取大,以利增大分流截面。r1一般取1——2mm。b一般取(2/3——1)D。b1按塑件形状选择和考虑塑料的流动性能而定。分流道:在单型腔中,常不开设分流道,而在多型腔中,一般都设置。分流道应短而粗:a、塑料在沿分流道流动时,要求通过它能尽快地充满型腔,且要求温度损失和阻力尽可能低;b、应能将塑料熔体均匀的分配到各个型腔。分流道的形状:分流道的布置方式:A、平衡式: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其长度、形状、断面尺寸都是对应相等的。浇口(进浇口)的设计:浇口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短的一段距离,能够增加和控制塑料进入型腔的流速并封闭型腔内的塑料。浇口的分类:A:非限制浇口,又称直浇口;B:限制浇口;各类浇口及其特性:直浇口侧向浇口潜伏式浇口点状浇口环状浇口限制式直接浇口扇形浇口宽薄浇口调整片式浇口阻尼式浇口微形浇口浇口位置的选择:浇口位置对塑件制品质量有直接影响,主要以塑件形状和要求来确定,通常因考虑以下几个问题:A、塑料流动能量损失最小;B、浇口的位置应使料流变向越少越好;C、浇口的位置能应使最终压力传递到塑件较厚部位,以减少缩孔,但也要注意保证壁薄部位也能充满;D、浇口的位置应使进入型腔的塑料,能顺利地排出模腔内的空气,进入型腔的塑料不要立即封闭排气系统;浇口位置的选择2、热流道浇注系统塑料适应热流道状况热流道的形式与特点:A、井式喷咀B、延长式喷咀C、热浇口D、绝热流道E、热流道三、导向零件的设计导柱及导套的要求:1、结构要求:如长度、形状、配合等;2、对材质的要求:如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光洁度等。四、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机构的选用原则:★使塑件脱模后不变形,推力分布均匀,面积尽可能大,且靠近型芯;★塑件在顶出时不能碎裂,推力应设在塑料制能承受力较大的地方,如筋部、凸部、壳体等壁厚处;★尽量不损坏制品外观;★顶出机构应动作可靠、运动灵活,制造方便,配换容易等。※在设计有活动型芯有脱模机构时,必须考虑到合模时是否相互干扰,如果有干扰时应在模具闭合前先使顶杆复位,避免活动型芯撞击顶杆,那就要装早复位装置。脱模机构的分类:1、按动力来源分:★手动脱模;★机动脱模;★液压脱模;★气动脱模;2、按模具结构分:★简单脱模机构★双脱模机构★二级脱模机构★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五、模具加热系统设计六、抽芯机构七、模具设计与注塑机的关系从模具设计角度出发,应了解的技术规范有: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最大锁模力;最大注射压力;最大成型面积;模具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最大开模行程;模板尺寸;拉杆间矩;模板安装模具的定位孔和螺钉孔(或T形槽)的位置及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