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证券化应用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建英****66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6.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寿险证券化应用模式研究.pdf

我国寿险证券化应用模式研究.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寿险证券化应用模式研究姓名:刘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赵达薇20070301我国寿险证券化应用模式研究作者:刘静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张瑞章寿险资产证券化及其SPV模式研究2008证券化技术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保险领域,财产险业证券化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巨灾债券便是其应用的结果。在寿险业开展证券化业务则相对迟一点,但是它不仅对寿险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发展了保险理论。另外,寿险证券化不仅仅是一种风险转移方式,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本文从寿险“前亏后盈”的经营特点和严格的监管特点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寿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并且从中国寿险业的宏观形式分析了中国寿险业开展证券化业务的必要性。由于寿险的长期性和“前亏后盈”的经营特点,使得会计准则不能准确的评估保单的价值。本文介绍了内含价值这个概念,并以内含价值来评估保单的价值,进而论证了寿险证券化可行性。为了使剖析更加直观,本文还列举了一个精算例子,通过计算保单每年的财务数据来说明寿险经营“前亏后盈”的经营特点。通过具体计算保单的内含价值,更加直观的解释了内含价值这个概念。本文通过列举了国际几个著名保险集团的寿险证券实例来探讨了寿险证券化的类型和运作模式。并且得出结论,这几家集团都是以融资为目的进行证券化,进一步肯定了寿险证券化做为新的一种融资方式的作用。本文还将寿险证券化做为一种融资方式与现有的上市融资和次级债融资做了比较。本文还对我国实现寿险资产证券化的SPV模式做了探讨,认为在现阶段中国保险业的实情下,采用由政府设立公司型SPV比较合适。采用公司型SPV能更大的扩大资产池规模;由于寿险证券化在国内尚未实现,再加上保险经营的不透明性和复杂性,一旦将来首次面世,投资者可能会产生信心不足的问题,而由政府设立SPV则能加强投资者的信心。2.学位论文袁磊我国寿险风险证券化研究2007我国寿险业除面临市场强大竞争外,在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式及保险清偿能力方面,面临庞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寻求其它资金来源,对寿险业来说,是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寿险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可提前实现保单内在价值、迅速筹集资金、扩大承保能力并发挥危险分散的作用。而我国人寿保险业在面临增资不易及国际再保险市场缩减承保量与提高再保险费率的同时,主管机关应该针对人寿保险证券化的实施预先做出规划,为人寿保险业在筹集资金上提供另一渠道。寿险证券化产品是新创,且受产品设计快速变动的影响,法律的制定可能无法完全配合市场发展。作者首先对保险证券化的国内、国外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接着对风险、证券化的概念、发展做了概述。再次分析了寿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及障碍,从中发现,我国寿险风险发展证券化的潜力很大。最后介绍了一些国外寿险证券化产品实例,详细介绍了特定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的作用,并探讨了在我国发展寿险证券化的一些方法。作者认为特定业务未来现金流量证券化及人寿保险承保风险证券化商品,因涉及“风险移转”及“风险分摊”二项保险特征,因此可被视为一种保险业务而适用保险法。其次,人寿保险承保风险证券化又是受发起人的承保风险责任影响,这个也与金融资产证券是受让发行人的金融资产有区别,与金融资产证券的设计根本不同。在无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的适用下,如何解决发行问题,需要另行立法。寿险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很短,而其发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又相当广泛,所以本文针对中国寿险业实际状况,探讨其性质上差异,进而说明其在我国现行法规范下适用上的困境,最后,本文对一些寿险证券化产品做了定价分析。3.学位论文林泽涛寿险证券化探析2007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入世后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其中,寿险证券化同其他路径相比,最具创新意义和独特优势,寿险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新的投资产品、新的风险管理和转移方式。所以本文就寿险证券化进行了研究。与银行业相比,保险业证券化技术的运用相对较迟。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保险业务以及风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