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意识流意识流(streamofconsiousness)这个提法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的几个问题》(1884),后来又在其《心理学原野》(1890)一书中得到发挥。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斩不断切不开的“流”(STREAM),而不是片断的衔接。“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作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种意识流往往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意识流这个概念强调的中心其实不是consicousness,而是unconsciousness。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意识(前语言区)――最初意识(过渡区)――意识(语言)。而所谓的意识流正是指前两个阶段。意识流作家们普遍认为,前语言的意识才真正代表了一个人的心灵的客观真实,至于可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意识,则已经经过了本人主观的理性的提炼和筛选,失去其真实性了。心理时间“心理时间”(PSYCHICALTIME),是德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来的。柏格森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时间的延续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外一个瞬间,而是过去不断地前进,吞噬着未来,并在前进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物理时间(PHYSICALTIME),是用空间的概念来认识时间,把时间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而“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我们越是进入意识的深处,“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意识流文学的形成和演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侧重描写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家开始用意识流方法写作,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夏丹(1861-1949)在1887年写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中,最早使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为意识流小说开了先声。[法国]玛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维吉尼亚.沃尔夫[美国]福克纳、海明威等。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意识流技巧已为许多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所采用,目前已不存在独立的意识流派别。当代西方许多文学流派如新小说等,都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和技巧。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手法自由联想――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叙述手法显得突兀多变。维吉尼亚.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整个叙述手法“力图按照那无数的印象原子坠入人们头脑本来次序去记录它们,”“尽量不掺杂外来的异物”。时空错乱――打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为序的结构,而采用过去、未来和现在彼此颠倒、互相渗透的写法。这实际上是应用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的理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达德路斯上课时的心理活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描写白痴班吉的混乱意识内心独白――类似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人的“自由谈话”法,让人物通过独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来,不受作家的干扰,使人物内心活动得到自然的无意识的流露,这样一来,传统小说全知型的作家就退出了小说。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给女主角莫莉安排了一段长达四十多页的独白,表现其临睡前睡意朦胧、意识混乱的状态。意识流对传统小说的挑战无所不知的“全知型”的叙述者退出了小说,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人物的主观的内在视角。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的连贯的情节结构被打乱了,人物意识的流动成为小说结构的主要依据。有着丰满的血肉和性格的典型人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社会背景、身世遭际的“主观生活之流”。普鲁斯特(1871-1922)20世纪西方现代派的鼻祖之一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开创了20世纪心理小说的崭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法国小说由传统派向现代派正式过渡的一座桥梁“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安德烈.莫洛亚在《追忆似水年华》序言中把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相比,认为他的作品像巴尔扎克一样规模宏大。《人间喜剧》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相反,普鲁斯特把内心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实行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新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所反映和歪曲的世界。”生平与创作出生于法国巴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曾任第三共和国卫生总监,母亲是犹太血统,与世隔绝巴黎犹太商人交往甚密。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生性敏感,从九岁起就是一个哮喘病人,时时发作,拖累终生。疾病迫使他安居于封闭的环境,进入人类神秘的无意识的领域,把他的回忆写满了笔记本。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三十卷《逝水华年》来自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本雅明小说结构内容分析《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长篇小说迥然不同的作品,它既像回忆录,又不完全是回忆。既有对社会世态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