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洱源:建立“河长制”保护洱海源头网址:http://www.zhb.gov.cn/ztbd/rdzl/hzhzh/gdsj/200905/t20090526_152005.htm洱海之源,河流如织,湖泊如镜,汊港交错。洱源县位居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中部。洱源县立足洱海源头独特的区位和环境条件,以保护洱海水源为根本,积极创造“河长制”,为保住洱海源头这片热土的青山碧水做出贡献。洱海是大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洱海保护,洱海源头是重点。2003年,洱海保护治理摆上了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洱源县与洱海流域各乡镇签订《洱海水源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2003-2006)》,实施环保战略的蓝图逐渐清晰:洱源县率先在洱海流域7镇乡设立环保工作站,增加河道协管员人员数量,对洱海流域的大小河流、湖泊实施管护。由于有专人管理监督,在当地河流中乱排、乱倒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河管员的工作得到沿河群众支持,被当地群众称为“河长”。洱源县率先启动县级领导班子挂钩抓环保的管理机制,这是后来衍生而来的领导任“河长”的由来。2006年,为切实提高河道协管员的战斗力,洱源县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河长”们由半脱产变成全脱产,“河长制”走向专业化。“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2008年,洱源县决定由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任“河长”,河流所在乡镇主要领导(乡镇长)任段长,镇乡环保工作站及河道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河段长制度。洱源县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为:全面实现污染岸上治,垃圾不入湖,河道有效治理,入湖水质逐年提高,补给水质达标。来源:环境保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