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级历史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doc

九年级历史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测试卷讲评教学设计[讲评目标]基础知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民族政策。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归纳、自我矫正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培养:1、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2、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讲评重点]试卷中的综合题[讲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进行横向与纵向思维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讲评方法]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意识教学。[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评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谈“本次考试卷”的感受,教师归纳后导入。一、基本情况分析:1、分析成绩:班级90以上80-8970-7960-6950-5940-4940以下5班1612741表扬先进,鼓励后进2、分析试题:综合题失分最多,说明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知识灵活运用等能力欠缺,这正是我们本节讲评的重点方向。二、小组矫正:(以部分基础题为主)1、学生自己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相互解答。2、仍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三、集体矫正:(以部分综合题为主)1、出示综合题32题作为案例进行剖析。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出错原因。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揭示解题技巧。4、出示矫正演练例题。假如你陪一个考察团到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考察团团员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年-1976年和1978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如何实现人民富裕这个问题上留下什么教训。你该怎样介绍?四、小结:(以中国农村农民、土地、税赋为主线分析、讲解、演练、拓展)五、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村要求实行合作化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C、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D、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收”力义”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3、“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所反映的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政策息息相关的是()A、大跃进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开辟经济特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请问,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A、广东B、安徽C、江苏D、黑龙江5、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况有()①我国农村分田分地正忙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③我国城市乘坐汽车、城际列车不要钱④我国中学生参加了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设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元)年份雇户贫户中户富户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材料二: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请回答: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综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三)拓展提高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