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國文化常識組員:葉子傑,古詩穎,高天進,郭子謙頁1目錄1,引言……………………………………P.32,社會……………………………………P.43,科技……………………………………P.84,資料來源……………………………P.115,分工表……………………………….P.12頁2書名:中國文化常識作者:王爾齡出版社: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版次:2008年第二版引言中國文化常識一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社會、宗教、藝術、科技、文學及學術思想各方面,令學生容易認識中國文化。本書亦是香港考評局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讀書報告的讀物之一,對預科學生可領略基本的中國文化知識頁3社會中國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開放,但是以前的情況卻又有多少人清楚了解?以下就展露大概情況吧!典章制度1.帝王.皇帝先秦或之前的君主勻稱「后」、「王」、「帝」。「皇帝」這個名稱始創於秦始皇。「皇」與「帝」各自的字義達到了神聖化的程度。古書記載︰皇字為居於中心、統馭萬物,光大如天。帝字則象徵著天帝給予的無上權利。年號,是皇帝在位所立的名號,一稱帝就頒布和使用。年號一向是選取吉祥字,故歷史上時常發生年號覆的現象。另外,歷代君主都要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威權。因此秦漢後,凡取作帝名的文字,在任何地方也不許使用。避諱之法:一是換字、二是更改寫法、三是缺末筆,四是用方框代字。2.宰執宰執,是指執政大臣。它並非官名,而是概括同類職官的總名。歷代宰執的職名稱屢有變易,事權也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由於君權與相權重輕的變化。若果遇上皇帝幼小或無能,只靠宦官和外戚專擅朝政,那名義上的宰執便沒有實質職掌。3.行省元代以前,並沒有行省。行省是推行中書省政令的公署,具有中書省派出機構的性質。行省以一定的地域為施政範圍,於是逐漸由代表區域轉成行政區域,稱為省。省制度從此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域的法治。後期演變至與府、縣並級。頁44.科舉考試歷代都需要挑選統治與管理人才。實行科舉取士之前,勻是由貴族世代任官。到了戰國時代有所突破,有才幹的平民亦有可能成為官僚,但仍未有一套選拔的辦法。即使有了選舉制度,是否能選出天下英才;就取決於當時的政治是不是清明,考試要求和實施辦法是不是恰當、公正。賄買科名等舞弊事件,歷代都設法防止。不過,為求達到目的,古人舞弊方或層出不窮。因為登上進士榜,是士子的殊榮;三鼎甲,尤其是狀元:一舉成名。註:博士,源於戰國時代,是一種官職,又是一些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人。碩士,五代時期出現,通常指品節高尚,博學多材的人。學士,出於周代,最早指在學讀書的人,後來變成文人學者。天文曆法1.天干地支夏曆是以干支的年序作為代號。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干支是幹與枝的省略,意指樹幹和枝葉的主從關係:古人認為天是主、地是從,互相配合、依存。天干有十干,地支有十二支。十和十二最小公倍數是六十,所以天干地支的配合每隔六十年重複一次。干支用於紀年、紀月,紀日;地支用來表示一晝夜的十二個時段,稱為十二時辰。2.十二時辰古人計時,只根據天色把晝夜劃分為若干時段。後來將晝夜分為十二等份,即十二個時辰。十二時辰始於漢代。漢武帝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時辰,代替原先的名目。每一時辰又分為兩個小時段。頁53.陰陽五行陰陽最初意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後來把它引申到其他方面:天象、氣候、方位,性質。古代思想家認為,世上一切事物都要受陰陽所支配。陰陽協調使一切正常,陰陽不和就會發生災難。「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它們會相互促進,也會相互排斥。這些觀點本來極具樸素和自然色彩,但後來卻用來推斷人事和命運。4.夏曆根據天象推算年、月、日的方法,稱為曆法。古今中外,曆法主要有三種:陽曆、陰曆,陰陽曆。陽曆又稱公曆,是現今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它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一年時間)。另外,因夏曆有益於農業活動,所以又稱農曆。陰曆又稱太陰曆,以月球環繞地球一周時間為一月,指出月份和太陽運動毫無關係。5.節氣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出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名稱,人們最先懂得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和立夏。到了戰國後期,人們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加起來合稱「八節」,所有加起即所謂的「四時八節」。及至西漢初年,人們又把八節發展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一年中的氣候變化,在農業、災害方面具重大意義。頁6社會習俗1.姓名戰國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平民只有名無姓。姓主要是明瞭祖先的家族系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