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让一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新学期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校于8月28、29日两天安排一年级新生学前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礼仪教育、课堂常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队列训练等。二、培训时间8月28日上午(8:30——10:30)8月29日上午(8:30——10:30)三、培训内容(一)认知:1.认识学校(校名全称、年级数),认识老师、班级同学。2.了解学校的基本活动设施、方位、功能。(专用教室、操尝厕所、教师办公室等)。3.知道学校基本作息时间,区分上下课铃声。(二)礼仪教育:1.到校仪表端庄:男生头发不宜过长,女生头发要梳起来。不得穿拖鞋上学。2.上下学要与父母道别。早晨在学校门口见到老师,停步,注视老师,鞠躬向老师问候。(不能眼睛看着别处,漫不经心地打招呼。)在学校遇见老师,要停下或放慢脚步,注视老师,微笑着向老师问好;再次相遇,可以用微笑代替问候。3.中午和傍晚放学时,主动和老师说“再见”。遇到客人应主动问候“客人好”。(三)课堂常规教育:1.听到铃声,及时进入教室,摆放的学习用品整齐、统一,安静等待教师进入课堂。2.上课与老师间的.问候要注意:起立时要迅速整齐,手不撑在桌上,双腿并拢,人挺直,说完“老师”后再边鞠躬边说“您好”,语调轻快,不拿腔拖调。老师没有说“请坐”,必须仍保持直立姿势,并注视老师,不能习惯性坐下。坐下要迅速整齐,尽量不发出大量拖椅子的声音。2.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读写姿势正确,学习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不随意插话。3.上课发言先举手(注意举手姿势),回答问题时要站直,同时声音响亮。4.下课时,学生起立、目光、语调等要求与上课的相同。教师宣布下课后,先整理学习用品再作其它事。离开座位,要把椅子轻轻放入桌子下方。如果老师和同学一起出门,要让老师先行。(四)学习习惯:1.准备一只书包,不宜过大。书包里,能有序地摆放书本和学习用品(铅笔盒、垫板等)。书本和学习用品能根据课程表提供的科目准备。2.铅笔盒里摆放5支hb的铅笔、1块橡皮、1把尺。3.学习在记作业本上及时抄写当天的作业,养成按时完成回家作业的好习惯。4.体育课要求穿好球鞋、运动服装,女生不能穿裙子。(五)行为习惯教育:1.学习下课后独自上厕所、喝水,学习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2.下课时,在校园内不得大声喧哗。脚步轻轻靠右走,不奔跑追打,不手拉手奔跑,不在人多处奔跑。老师办公区域,更要注意放轻脚步、放慢速度,保持办公区域安静。3.放学后,知道先整理课桌,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做到桌内无垃圾,课桌周围垃圾及时清理,轻放桌椅,排队离校。4.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1块手帕、手指甲干净、1块抹布、杯子等。不随意丢弃垃圾,看到垃圾,随时捡拾。5.爱护桌椅,不乱刻乱画。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六)队列训练:1.学习听口令排队,做到快、静、齐。行进过程中,精神饱满。2.路队的时候不拥挤,不掉队,不发出沉重的噼哩啪啦的脚步声。培训方案篇2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由于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在煤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共同努力下,安全状有了明显好转。但由于井下自然环境的特点,作业空间有限,受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灾害的威胁,加之当前安全装备水平不高,工人技术素质低,抗灾能力低等原因,井下各类事故仍有发生。如果能够正确的认识,掌握事故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及时采取正确预防和方法,对于搞好安全工作,减少伤亡,保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为了当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做到不惊慌失措,采取正确的预防和避灾方法,控制事故扩大和恶化,尽量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损失,我们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预案制定演练计划如下。一、培训的意义矿井发生火灾、水灾、瓦斯、顶板等事故时,在初起阶段,所设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一般是较小的。这时,即使扑灭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在各种情况下,由于事故突然发生,矿井领导人员和矿山救护队等专业人员一时难以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所以,让职工了解掌握灾害发生后的避灾措施,保护自身安全抑制灾情具有重大作用。在事故处理的中期和后期阶段,也需要已井下矿工的正确避灾为基础,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成效,因此,进行每年一次的应急演练是十分必要的。二、培训的时间培训时间定于6月17日,共计20个学时。三、培训地点设在矿大会议室,安全科全面负责培训工作。四、讲解发生灾害的类型,灾害发生的原因、特点、预防等。发生事故后怎样正确分析判断灾情,怎样安全撤离,掌握避灾路线。避难时应怎样加强安全防护,怎样与救护人员联系,在灾区自救和互救中应遵守哪些行动准则。学习自救器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