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方案【编辑最新精选推荐】.docx
上传人:王秋****哥哥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化建设方案【编辑最新精选推荐】.docx

文化建设方案_107.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化建设方案实用的文化建设方案合集六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建设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文化建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班级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二、工作思路于内涵1、物质文化美的教室:整洁的地面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物品摆放:班级卫生工具、奖状及需要张贴墙面的制度等要按学校规定的位置摆放、张贴.活力与生机:充分利用阳台、窗台等地设立生物角,让教室整洁清新、充满生机与美感.2、制度文化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班级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开发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班级愿景:各班要依据各班实际情况,指定出富有特色个性的班名、班风、班训、班歌等.班级制度:各班应根据学校相关国家和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规应包含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规定.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精神文化正确的班级舆论: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班集体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正气上升,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出色的日常表现:学生在礼仪、卫生、集会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现成绩优异.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建设班级品牌、富有创新性的班队活动.班级品牌,也就是班级特色,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同时在树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实现班级管理的养育功能.三、工作安排1、评比时间:(1)分年级于17周完成教室环境内容的检查评比.(2)各班于18周五前将“主题建设”、“特色建设”、“特色加分”等项目的相关总结、活动方案、文档、图片、视频(电子版)上交级组.2、奖项设定(1)每一年级分别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2)全校评出“特色班级文化奖”3名.3、经验交流安排5~6名班主任介绍经验,集体交流.具体时间另定.文化建设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健康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二、具体内容(一)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包含教室内的美化与净化。要求班级布置体现“育人功能”和“引趣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共同进行班级环境的规划、调整更新,并做好日常的保洁维护。评价方式:学生日常检查、班容班貌检查、德育干部评议。(二)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的形成及落实。一是要求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形成班级规章制度,在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形成班规定稿进行学习并严格遵守,班规班约要符合学生年级特点。二是在班主任指导下,充分发挥班级组织机构人员的自主管理职能。三是制度的落实要与“四学会”明星的评选和学生成长档案的评议做好结合。评价方式:学生会仪表仪容、文明礼仪检查,任课教师问卷调查。(三)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理解班级文化“四标识”的含义,并发挥班级“四标识”的引领作用。评价方式:学生问卷调查、任课教师问卷调查、德育干部到班随访、主题活动检验。三、工作进程第一阶段:班主任在接到本方案第一周内明确班级环境的布置及保洁标准做好班级环境的美化优化。第二阶段:各班在第二周形成可行的各项班级制度,明确标准,责任到人,全面做好制度的监督落实工作。第三阶段:各班在第三周做好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