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 第14单元 第38课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俊英****2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 第14单元 第38课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选择性必修第14单元第38课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8课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本课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对外关系以及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长期不断地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大交流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变化。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逐渐形成并成熟。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朝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既和亲又打击;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甘英出使大秦;海路可到印度南部;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隋朝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治理,谯国夫人起了重要作用;边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与流求的接触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1)边疆民族区域不断拓展。(2)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边疆民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4)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融合进程加快。两汉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1)以商贸交往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2)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开始出现。(3)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朝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唐朝与边疆地区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有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唐朝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两宋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过宋朝海路渐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朝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明朝除礼部、鸿胪寺外,增设提督四夷馆管理民族事务。修筑长城,布置“九边”军镇。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等,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管辖,并进行经济交流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汉唐对外交往的异同点(1)共同点
立即下载